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校党委书记李言荣,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卫红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参加了会议。
我校师生通过多种形式收看收听两会开幕盛况,热议政府工作报告,表达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位求进、敢于拼搏,高质量高水平高速度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决心和信心。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李言荣:
2024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攻坚克难,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持续增强,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我校“127”目标和第十四次党代会确立的各项重点工作的落实之年,西工大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在学校“天下工大、世界三航”远景目标牵引下,高质量、高水平、高速度做好“十五五”规划,打好国家奖申报、顶尖人才评选、大小人才工作、万亿国债、万分之一学科这五场硬仗,持续深化“总师型”人才培养、高水平科技创新、师资队伍建设、为群众办实事等重点工作,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永远在一线、永远在状态、永远在前列”的奋发状态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三位一体发展,迎难而上、锐意进取,为科教兴国战略、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懈奋斗!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校长宋保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西工大将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工科为本、三航当家、信息赋能、融合强校”的发展思路,统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狠抓重点任务攻坚突破,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深化学科建设内涵发展,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涵养高尚师德师风,建强高水平创新型人才队伍,持续完善高质量教育体系,高位求进、笃行实干,奋力走好西部国防军工高校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为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贡献西工大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陕西欧美同学会会长、陕西知联会会长张卫红: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高人才队伍质量,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做了部署。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认真落实好学校“高质量、高水平、高速度”发展思路,矢志为党育英才、为国铸重剑。要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总师育人文化”,用好用足多元化思政育人平台,及时将最新科技前沿成果、产业发展需求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持续强化“总师型”人才培养。主动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发挥识才、育才、用才的导师作用,鼓励他们在重大科研任务中勇挑重担、担当主角,千方百计帮助青年人才成功。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深耕空天结构技术前沿,大力推进“1到0”研究,在结构轻量化设计制造及新概念结构整体化、智能化、功能化等方面奋力攻坚克难,为实现空天装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懈努力。
陕西省人大代表、西安市人大代表、民建陕西省委会常委、民建西工大支部主委、西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孙瑜:
聆听了政府工作报告,我深感振奋,对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报告客观务实总结了2024年的发展成就,提出了今年的政府工作十大任务,给我们传递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信心。报告提出要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加快“双一流”建设,完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这些都为我们学校高质量、高速度、高水平发展指明了方向。外国语学院要推进“总师育人文化”走深走实,持续提升全校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为强国建设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国际化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要围绕国家需求和群众关切推进改革发展,加强校内外协同,找准“育人文科”创新发力点,讲好中国故事和工大故事,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贡献力量。
民盟中央社会委员会委员,政协陕西省委常委、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副主任,民盟陕西省委会副主委、西北工业大学委员会主委,西北工业大学校友会副秘书长孙武斌:
政府工作报告高屋建瓴,系统总结了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并为2025年工作明确了方向。报告指出要强化科技创新驱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令人倍感振奋。作为高校教师,我深刻体会到基础研究和工程创新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报告强调要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教育、科研创新提供更有力的支持,这无疑将进一步激发我们投身教学科研的热情。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