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烟台大学 - 《烟台大学报》

学在烟大 赢得未来

——班级学风建设之我见

作者:化学化工学院 张成友    
2025-06-11     浏览(57)     (0)

      好的学风对于每一位同学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什么是学风?优良学风有哪些共性?如何建设优良学风班级?

      一、学风建设的关键——教风学风“双轮”驱动

     对于高校而言,学风建设是高校学生工作的核心之一,是践行“三全育人”理念,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基本保证,需要每一位师生员工的用心经营,久久为功。

     学风建设的前提是教风建设,关键在于师生的全面融合,形成合力。抓学风最好的方式,就是用教育家精神、科学家精神去引领师生的全面融合,引领教风和学风。教师对待学习和学术的态度、学术诚信与否、研究方法得力与否、学术氛围浓厚与否都从根本上影响着教风和学风建设。

      学风是教风的“反馈”: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术诚信度、自主学习能力等表现,会反向激励教师改进教学策略或。比如优秀学生的示范作用可带动整体学风提升,促使教师投入更多精力设计高阶课程。

      学风建设的关键在于实现教风与学风的“双轮驱动”,即通过教师教学风气的优化与学生学习风气的改善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二、学风建设的规律——道和术的“双向”奔赴

      (一)“道”——明方向,定目标

      明方向本质是明确“为何学”的根本问题。比如,大学一年级学生刚到大学,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很高,但是学习的方向、目标往往比较迷茫。若引导不利,长此以往,学生容易成为学习的“匆匆过客”,每天忙着上课、上自习,一天下来却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获得感不强。不知道为何而学,就会出现学习动机不强、动力不足的问题,甚至会出现厌学、逃学甚至更多严重的违法乱纪问题。有方向和目标才会有内驱力,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是学风建设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二)“术”——找规律,养习惯

      1.懂礼尊师、敬畏课堂、关爱同学、遵纪守法。

      尊师重教是教学互动的基础,师生关系的良性互动能促进知识的高效传递。教师作为知识引导者,学生的尊重态度可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形成“教学相长”的循环;通过课堂敬畏与遵纪守法,帮助学生内化规则意识,关爱同学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也是对学生未来职业伦理的奠基。

      2.有主动的全方位的安全意识。化学化工专业存在实验室安全、化学品处理等问题,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科研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安全意识不仅限于实验室,还括数据安全、网络安全、心理安全、人身和财产安全等契合“大安全观”的一些理念。

      3.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直接关联学术成绩和知识掌握,有助于加强知识结构化,提升学习效率,促进深度学习,帮助同学们尽快适应大学课程。高中时同学们常见的“预习-听课-复习”的闭环训练,在大学同样适用。

      4.有规律的作息习惯。

      规律作息保障大脑在最佳状态运行,避免因熬夜导致实验操作失误。对于大学生而言,通过固定作息建立“时间模块化”管理,比如晨间记忆背诵理论课、午后专注实验、科研等,提升单位时间产出,也是不错的作息习惯的培养探索。

      5.积极的体育锻炼习惯。

      现在不少同学体育测验不达标,不仅影响了自身身体健康,而且在各类评奖评优中受限制。化学实验常需重复性操作,久做实验用显微镜观察易导致颈椎、视力问题,这就需要一些体育锻炼(如跑步、各种球类)来提升整体身体素质,增强意志力,提升记忆力和创造力,助力学习和科研。

      三、学风建设的路径——从知到行的“四步”探索

      对班级而言,学风建设是一个班级的工作核心,是增强班级凝聚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结合高校学生日常管理的各方面工作,我认为,一个班级的良好学风主要包括:明确的学习目标、良好的学习习惯、适合的学习方法、严谨的学习纪律四个方面。各班要在辅导员、班级导师的指导下,在班委和全体同学的共努力下,结合年级和班级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展班级学风建设。

      (一)学习目标确定

      开展目标设定研讨会,定期举行班级会议,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兴趣、专业规划设定个人学习目标,并讨论制定班级共同目标。制定班级学习进度表,记录每位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进展情况,定期回顾和调整。设立奖励机制,对达成学习目标的学生给予表彰,如奖学金、荣誉证书等,以激励其他学生。

      (二)学习习惯养成建立固定学习时段,鼓励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设定每日固定的学习时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减少依赖性和被动性。建立学习小组,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学习难题,提高学习效率;选拔一批成绩优异、有帮扶能力和意愿的同学成立“学生讲师团”,为需要帮助的同学提供精准的学业帮扶。

      (三)学习方法优化

      开展学习方法培训,邀请学长学姐或教师分享高效学习方法,如时间管理、笔记技巧等;结合选课特点和分流规划开展集体自习,组织各类读书会,举办专业课程讨论班,邀请老师展示专业样貌,协作完成学科大作业并参加各类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