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陕西理工大学 - 《陕西理工大学报》

悦 见

一部洋溢正气的人生奋斗史

——读李芳银老师长篇小说《问道》

作者:袁平夫    
2025-05-30     浏览(152)     (12)

本文赞扬了李芳银老师和女儿李丹共同完成的长篇小说《问道》,描写了主人公李银祥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劝善惩恶、正直向上的社会意义。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同时穿插富有哲理的议论文字,给人启迪和教益。该作品具有浓厚的生活阅历和扎实的文字功力。


朱敏 摄

2025 初,我校退休教师李芳银和女儿(人文学院教师)李丹共同完成的长篇小说《问道》正式出版了,可贺可喜!

我读大学时,李老师因照顾家庭从陕西师大调回家乡汉中师院工作,先做中文系辅导员,再到党委宣传部,主办过校报,后任党办主任,从校工会副主席任上退休。年届七旬,子女都已成家立业,正该含饴弄孙、颐养天年,却伴着青灯孤影,半年时间创作洋洋 20 多万字作品,其才情和创造力,让弟子敬佩不已。

近日,一口气细读一遍《问道》,我被作品主人公李银祥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深深吸引,为他的一身正气而感动,为作品有意无意折射出来的人生哲理而赞叹。我认为它是一部正宗的自传体长篇小说,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社会环境等小说该有的元素一应俱全。

小说主线是围绕李银祥的一生展开的。1946 年寒冬腊月,大雪纷飞,李银祥出生于巴山山脉娘娘山下一户贫苦农民家里,不到两岁时,父亲被被国民党抓了壮丁,跳车逃跑中被押解人员射杀而亡。大伯一家霸占了他们破败的房舍,随后母亲改嫁到李家岭。养父也是苦命出身,从小寄养他乡,为躲兵役和“棒老二”出逃多年,而对养子银祥十分疼爱,咬牙供其读书,也把忠厚正直的品格言传身教于他。李银祥从小聪明懂事,读书格外上心,小学、中学、大学,他的学业成绩名列前茅,家里墙上大大小小的奖状向父母证明自己的成功,也让养父家族引以为傲。因为学习突出,中学时李银祥被推荐赴京接受了伟大领袖毛主席检阅,这也使他一生充满了对毛主席的无限敬仰。作为学生干部,他组织赴京同学成立了文艺宣传队,到偏僻山区宣传毛泽东思想,受到村民和师生好评。

李银祥中学毕业后到乡镇营业所工作,由于工作表现出众,1972 年,李银祥被推荐上了大学。大学里他勤奋刻苦,又善于独立思考,摸底考试和功课成绩优异,课程论文和诗作被《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杂志刊发,在学校大礼堂为全校师生讲析毛主席诗词,为省会各大单位中层干部解读历史名人诸葛亮大作《出师表》,他一下成了轰动校园的名人。陕北同学李洛真爱上了才华出众的陕南小伙。越是绚丽绽放凋落得越凄然哀伤,这朵爱情之花终因李洛真父母反对而凋谢。作品用了不少笔墨叙写主人公的情感纠葛,既吸引眼球,又让读者艳羡那个时代青年男女追求爱情、不为物质诱惑的纯真情感。越是眼前的事物越不好写,小说以李银祥退休,与家人和几位弟子相聚祝寿收官,而对李银祥调入滨江大学以后的生活用笔不多,略显仓促。

小说通过李银祥的人生遭际和奋斗历程,展现了从解放前至改革开放以来六七十年的时代画卷和陕南风土人情。读完《问道》,自然让人联想到路遥《人生》中的高加林和司汤达《红与黑》中的于连。如果说,高加林是中国上世纪 80年代农村走出来的青年形象代表,一个既自尊又自卑、既朴实又虚伪、充满矛盾的个人奋斗者,而于连是法国复辟王朝时期不择手段向上爬的个人奋斗者形象。那么,《问道》中的李银祥则完全是充满正能量、洋溢着一身正气、散发着人性光芒的典型人物。从李银祥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值得学习的种种优良品质。

李银祥具有坚强自信、阳光向上的品格。他的童年多遭磨难,但学习能力强,肯想办法、肯吃苦,从不怨天尤人。十二三岁就帮家里干活,星期天到十多里外的粮站帮家里买救济粮,买粮途中引路的大爷,粮站的大叔大姐,还有后来给予他各种帮助的人们,都使他感受到这个世界的温暖与美好。他饱经风雨,反而更加坚强,不屈不挠,他用出色的学习成绩证明自己一定会像枇杷树一样结出好果果。

李银祥具有勤劳朴实、正直善良的品质。受父辈的影响,传统文化的习染,巴山汉水的滋养,他从小刻苦读书,踏实做事,公正待人。他敢于和邪恶势力作斗争的精神品质,亲民、接地气的工作作风,不仅赢得了乡亲们的好评,也奠定了一生做人做事的准则。

李银祥具有知恩图报、嫉恶如仇的个性。凡是有恩于他的人,他都铭记于心,总要找机会报答。他感恩父母的养育,经常回家看望。作品中写到养父结交的朋友,“小事常商量,大事常帮扶,无功利之盘算,惟交谊之持续”,“这种真诚友谊,也深深影响了李银祥”。

李银祥具有爱国爱家、热情助人的情怀。他生在解放前,经历了不少曲折坎坷,把所有苦痛都化作前行的动力,他知足快乐,深知个人命运与时代息息相关,常把“要报毛主席的恩、报新社会的恩”挂嘴上。下乡时,他帮王奶奶挑水,“毛主席教育干部同百姓打成一片”;大学时常去看望生病的老乡,老乡去世,他悲痛万分;他呵护老小,工作兢兢业业,在家里勤勤恳恳,以身作则,待子女严中有爱,一双儿女都很有出息。

从艺术性看,《问道》人物形象鲜明,李银祥一身正气、坚强善良、知恩感恩的性格,具有劝善惩恶、正直向上的社会意义。作品语言流畅生动,表达准确到位,富有巴山乡土气息,让人感到亲切自然而又入情入味。此外,小说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能激发人的阅读兴趣,而且,在故事情节中不时穿插十分精辟的富有哲理的议论文字,对读者很有启迪和教益。这一切,与李老师深厚的生活阅历、数十年扎实的文字功力、以及追求通俗易懂的文风分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