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设有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 3 个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 1070 人,独立及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23 人。学院现有教师 61 人,其中专任教师47人。专任教师中,博士学位教师占 90%,硕士研究生导师 15人,拥有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省“333 工程”培养对象等一批优秀人才。
学院为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电子信息产业重点领域人才培养专项行动计划实施单位,是学校电子信息硕士点新一代信息技术方向建设学院之一。学院现有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1 个(电子信息工程)、南京市重点学科 1 个(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拥有人才培养创新基地、产教融合重点基地、科技创新团队、教学创新团队等一批市级基地和团队建设项目,建有江苏省集成电路数智化测试工程研究中心、省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市级传感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市级集成电路测试与故障诊断优化工程研究中心等教科研平台。
近三年,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近 30 项,完成横向项目 40 余项 ;发表各类科技论文 100 多篇,其中,SCI 收录和 EI 检索论文 50余篇 ;累计授权发明专利 50 余件、软著 50 余件,各类科技成果转化 30 余件。教师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奖、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多项科学技术奖励。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确立党建引领发展理念
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高质量人才培养为目标,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对学院的全面领导,以省级样板党支部建设为抓手,持续探索党建与专业建设融合的途径与方式方法,在育人、教科研、学生创新工作等方面持续发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高水平发展。
以集成电路为应用场景,构建电子信息类专业群
面向智能制造中的集成电路应用场景,围绕与电子信息产业及集成电路行业对应的电子系统设计、制造、测试及应用集成等岗位不同需求,分别对应“建设与集成电路的封装测试及系统开发”“基于集成电路的硬件应用”“基于集成电路的系统开发”,建设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与信息工程等 3 个专业,形成了面向集成电路应用场景的层次化专业集群。
以产教融合为根本途径,提高学生职业竞争能力
学院全面开展基于“互联网 + 口袋实验室”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构建面向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的“三化、三结合、三全面”教学模式,并通过与行业龙头企业、中小特精企业合作,协同开展人才培养,持续推进教学改革,立项各类教育教改项目 30 余项,包括省级教改课题 10 余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20 余项 ;发表教改论文 30 余篇 ;获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3 项。学院教师在各类省级教学比赛中获奖 17 项。
学院抓住学校快速发展的机遇,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加快教学条件建设。建设完成市级产教融合基地和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基地各 1 个,与美国国家仪器公司共建 “集成电路测试联合工程技术中心”,成立校级智能终端产业学院,与企业合作共建25 家专业综合性实践教学基地 ;实验室总数达到 20 个,设备总值达到 2700 余万元,面积达 3400 平方米。
学院基于合作企业平台开发微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教学软件等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建设省级一流课程 1 门 ;建有微课 8 门,获省级微课竞赛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2 项、三等奖1 项 ;建有在线开放课程 6 门,其中 4 门已在优课联盟上线 ;出版教材 3 本、教研专著 1 部,立项校级重点教材 2 本 ;建有10 门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 个校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
学院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深化产学研用合作,将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院每年获各类省级及以上赛事奖项的学生达 200 余人 ;近三年,学生考取研究生数达 113 人,平均升学率约 15% ;6 人至境外深造 ;毕业生平均年终就业率 95%、平均在宁就业率 48.04%。
以科教融汇为基本途径,提升学科专业建设水平
学院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方向,加强高水平科研平台和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力度。建有江苏省集成电路数智化测试工程研究中心,传感技术与应用南京市级重点实验室等一批科研平台,建成了南京市“电磁场与无线技术”科技创新团队,形成了微电子技术与器件、电磁场与无线技术和电路与智能系统三大特色研究方向,着力构建理论研究与应用创新相结合的学科特色和优势,产出了一批高质量科研成果。
学院坚持科教融合的人才培养理念,注重科研反哺教学,致力于把科学研究平台转变成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平台,提升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水平。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参加学科竞赛等,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有效提高。近三年,学生参加国家级学科竞赛获奖 70 余项、省级学科竞赛获奖200 余项 ;立项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20 余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0 余项 ;授权多件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发表科技论文 20 余篇。 (电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