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广西农垦集团 - 《广西农垦报》

新兴农场公司:稳主业 强创新 拓多元

2025-06-11    

文章介绍了柳州地区最大的优质糖料蔗基地新兴农场公司的业务转型升级,通过应用新质生产力,挖掘加工潜力,发展果蔬种植业和渔业产业,拓展多元业务领域,为经济增长和社会效益而不懈奋斗。

  新兴农场公司上下紧盯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奋战上半年,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只争朝夕的奋斗姿态,推动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绿达公司蔬菜大棚


深耕主业 稳定农业基本盘

作为柳州地区最大的优质糖料蔗基地,新兴农场公司多措并举夯实主业根基。公司每年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3万多亩,每年向广糖集团柳兴制糖公司供应优质糖料蔗约20万吨。在推进传统糖料蔗产业提质增效方面,公司持续提升田间管理标准化水平,推广良种良法六项技术应用,持续提高单产。公司引进抗逆性强、糖分高的新品种,建立良种繁育基地,通过脱毒苗技术降低病虫害风险,可促进单产提升15%~20%。

此外,公司还建立了完善的灾害应急体系,针对广西多发的干旱、台风天气,配套建设滴灌系统等灌溉设施,并投保政策性农业保险,减少自然灾害损失。

在稳定甘蔗种植的基础上,公司还积极外延产业链,提升糖料蔗附加值。公司建设了3个糖料蔗分步式除杂加工站,榨季加工除杂甘蔗1.6万吨以上,实现甘蔗集采集收,充分挖掘甘蔗经济附加值。建设1座标准化甘蔗健康种茎加工厂,并于今年2月投入运营,辐射公司数万亩蔗区,有效供给2万亩甘蔗基地种苗,提质增效。通过充分应用种子“芯片”、生产机械化智能化等新质生产力,深挖加工潜力,全年糖料蔗全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3.3亿元。

公司还加快传统果蔬种植业转型步伐,促进提质升级见成效。下属绿达公司三工区一期40亩蔬菜大棚实现提质增量,开展了青瓜、甜瓜、螺丝椒等高品质果蔬品种种植,打破了季节、气候对传统种植业的桎梏,将“春种秋收”变为“四季采收”。同时,公司建设90亩五工区甜竹笋种苗繁育基地,因地制宜筹划布局螺蛳粉原材料种植业及加工业,为下一步搭乘螺蛳粉产业高速发展的快车打下了坚实基础。

多元开拓 激活发展新引擎

围绕“一主多强”产业布局,公司加速推进商贸服务业转型升级。在鱼产品深加工方面,推动鲜活鱼与深加工同步发展,根据鲜鱼市场行情进行销售,逐步形成产业闭环,全力建设渔业全产业链。同时,公司还利用现有耕地和林地等土地资源,配套酸菜鱼、螺蛳粉产业以及酸菜、酸笋等原料供应,因地制宜错峰种植芥菜、竹笋,获取更高效益。

聚焦精酿啤酒板块,公司在十款精酿啤酒产品的基础上,推出了工休IPA、焦糖世涛、牛大力啤、海盐荔枝、桂花艾尔和龙井茶啤等六款各具特色的精酿产品,进一步拓展啤酒市场。利用好进入试产阶段的一期年产1000吨精酿啤酒生产线,共投产精酿啤酒21批次,合计57.8吨。公司研发的皮尔森、比利时小麦、百香果啤、金桔柠檬果啤等十款精酿啤酒产品口感清爽,广受好评。

依托桂垦良品食品零售业务,构建全域供应链网络。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服务质量以及加强营销策略,同时借助龙垦螺螺蛳粉、西江水牛奶等爆品销售,抢占市场份额,实现业绩增长,去年桂垦良品门店销售实现营收109万元。同时,公司还抓好工会福利团购等业务,“九进”业务得到进一步拓展提升。

向海图强 渔业振兴添动能

立足资源优势,公司通过“技术赋能+生态养殖”双轮驱动,推动渔业规模化发展,初步建立了“从鱼塘到餐桌”的淡水鱼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公司建成并运营了渔业技术服务中心,该中心集饲料、鱼药销售及动保技术服务于一体,方便周边养殖户,扩大公司影响力。同时,公司还建成了占地约100亩的鱼苗育种基地,全年培育出各品种鱼苗300多万尾,向种苗自给迈出了关键一步。此外,公司还建设运营了陆基圆桶养殖项目,目前已正式投入运营406个,有力地推动传统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走出一条绿色养殖新路子。

在渔业产品方面,公司自有商标“柳江河”酸菜鱼预制菜成功进入柳州、桂林、南宁等地消费市场,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认可。下一步,公司将继续丰富品种,增加剁椒鱼头、螺蛳鱼、鱼丸、鱼皮等系列产品。

党建领航 凝聚奋进合力

公司党委打造“新高度心服务”党建品牌,子公司沙塘农场公司地处柳江河畔,是区域渔业养殖的重要力量。该公司党支部以“潮起柳江、渔业先锋”党建品牌为引领,依河而兴,向河图强。同时,打造红色先锋思想主阵地,放大党员干部带头示范效应,开展“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先锋行动、设立“党员示范岗”,建立工匠工作坊、青年突击队等标杆队伍,引领党员干部职工成为公司重点项目的主力军,跑出项目落地“加速度”,激发公司产业振兴、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此外,公司还积极开展“清廉企业”建设,关键领域监督覆盖率达到100%,保障运营合规高效。

下一步,新兴农场公司将锚定农垦集团打造一流食品企业战略部署,坚持稳主业、强创新、拓多元的发展思路,积极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为实现更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和社会效益而不懈奋斗,积极在垦区树立高质量发展新标杆。

(毛珂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