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黑龙江大学 - 《黑龙江大学报》

张金萍:23年风雨无阻,她用双手擦亮黑大的每一寸晨光!

作者:孙佳凝  张沛雯    
2025-05-15     浏览(29)     (0)

校园清洁工张阿姨每天清晨六点开始工作,她制定清洁流程,并利用小妙招和细心的工作态度,确保校园环境整洁。她带领团队,关心同事,为师生营造洁净美好的校园环境。劳动节之际,向如张阿姨一样默默奉献的劳动者们致敬。


晨光熹微,校园里大部分人还在沉睡,有一群人已然出发,开始一天的工作。各式清洁剂装入推车,扫帚、拖把、抹布轮番上阵,他们的身影时常穿梭在校园各处,也许是一条你上课的必经之路,也许是一方你将要用餐的桌旁……随天际泛白,校园焕然一新,他们用自己的辛劳为师生营造洁净美好的校园环境,开启一天伊始的好心情。我们在美食广场见到了烟火升腾处正在忙碌的张金萍,她中等身材,被太阳晒红的脸上带着质朴的笑容,眼神里透着踏实与坚毅。她2002年开始在黑龙江大学工作,距今已经有整整23个年头了,现在任美食广场保洁组组长。她干起活来十分麻利,把手边繁琐的清洁工作安排打理得井井有条。

与时间赛跑,不辞辛劳美化校园

清晨六点,天气还很凉,在B区美食广场到C区美食街道处,张阿姨正动作娴熟地穿好工作服,戴好帽子,检查好清洁工具,开始进行沿路的清扫工作。

学生们七点左右就会陆续来买早饭,必须要赶在之前将道路收拾干净。为此张阿姨争分夺秒,心中更是将清洁流程精准到分钟,六点二十扫过地通到美食广场,六点半冲洗检查垃圾桶,六点四十力争完成首轮清扫,确保早餐档口门前地砖无水渍。她擦去风吹一宿后桌面上留下的灰尘,把桌椅横竖对齐,以一系列琐碎的准备工作解锁了忙碌的一天。

当阳光爬上摊位,美食广场迎来了第一批客人。早餐的高峰时期人很多,张阿姨在人群中穿梭,清理餐余垃圾,紧盯着每一张餐桌,一有同学结束用餐,她便立即走上前以最快的速度打扫完,尽量不耽误时间,以方便下一位同学就餐。

“老师和同学们吃饭的时间很宝贵,我们把用餐环境打扫好,他们吃着安心,我们就开心!”张阿姨嘴角挂着质朴的笑意,经年累月繁杂的工作并未让她感到枯燥,反而坚定了她继续下去的信心。

清洁“小妙招”,细节处见真章

张阿姨的日常离不开检查“装备”,丝毫不能马虎敷衍,拖把是否拧干、消毒液是否配比正确、清洁抹布是否分类归位……这些细节是她口中的“基本功”,速度效率和清洁质量都得保证好。

美食广场位于学校B、C两区交界地带,日均人流量尤其是特定时间人流量较大。为了应对高强度工作,张阿姨制定了“每日三时段清洁法”,早餐高峰前完成地面深度清洁,午间人流间隙重点清理餐桌油渍和地面垃圾清理,傍晚闭场后彻底消杀。一年到头的“清洁日历”,她做到心中有数:春天风大尘多,要提高清洁频率;夏天气温高,要注意垃圾及时处理;秋天瓢虫和落叶多,重点关注清扫;冬天天气冷,预热清洁用水还有盐,方便更好地清洁。

遇上下雨下雪天,清理地面之余,张阿姨常注意到角落里的排水沟时有堵塞不畅通的情况,她冒雨细心将上面的淤积物用不同工具清扫干净,以帮助保障地面不漫水,方便大家通行。再如擦桌子一事看似简单,但如何快速擦干净,实则也有不少门道:头遍用洗洁精打圈擦,第二遍用清水洗净毛巾,拧成半干状,横着擦,末了要用干毛巾擦拭干净,这样不留水印儿”,她说道。

以身作则,带领团结员工队伍

身为保洁组组长的张阿姨总是第一个到岗,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她深知大伙儿一起配合的重要性,手里一边忙着,一边对着身旁的老赵喊了句:"我擦桌面,你清地面,王姐换垃圾袋!"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高效完成每日的清洁任务。每当遇到突发情况或者烧烤区油污偏重的重点区域,她总是走在最前头,干脆利落处理好。

张阿姨不仅工作认真,也关心同事冷暖。新来的保洁员不熟悉工作流程,她手把手地教;谁家里有事,她主动协调。“张姐带我们,我们乐意干!”一位保洁员说道。在她的带领下,美食广场保洁团队像个团结的大家庭,干活带劲儿,彼此照应。

日复一日,用平凡铸就“不平凡”

一届届学子们怀揣梦想奔赴,当毕业季的背影渐行渐远,张阿姨始终留在原地,守护着师生们洁净美好的环境。二十多个严寒酷暑,她一如既往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地坚守着自己岗位。“这里就像我的第二个家,看到它干干净净的,师生们在这里吃得舒心,我就觉得自己做得值!”张阿姨说。

采访结束时,午高峰快要到了。张阿姨戴好手套,投入到新一轮的清洁工作中。如同张阿姨一样的他们或许从未站在聚光灯下,却始终是校园故事里不可缺少的人。他们用勤劳的汗水浇灌出最美的花,用日复一日的平凡铸就了不平凡。

校园里每一份坚守都织就了温暖的经纬,每一道微光终将汇入璀璨星河。恰逢五一劳动节之际,让我们一起向如张阿姨一样默默奉献的劳动者们致敬。

本版责任编辑 王思聪 张颖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