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按随着麦收季的到来,粮食丰收,种业安全成为近期热点话题,6月4日,山东新闻联播“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专栏以“从增产到提质 良种培育撑起齐鲁粮仓”为题对我校种业技术创新做法和成效进行报道。近年来,山东农业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赢种业翻身仗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进小麦育种科技创新,全力做好农业良种工程 “超级小麦育种”重大科研项目的立项实施,在种质研发、扩繁推广,功能性小麦精深加工、全创新链、全产业链的创新发展中不断取得突破,对推动农业生产追求产量向强化品质提升,助力建设更高水平“齐鲁粮仓”发挥重要作用。报道详情如下:
种子是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山东不断推动种业技术创新,培育了一批具有突破性的优良品种和品系,推动农业生产从追求产量逐步向强化品质转变提升,助力建设更高水平齐鲁粮仓。
眼下,位于泰安市岱岳区育种试验基地的几十亩小麦丰收在望,这里培育的不仅有全国各大产区定制的高产小麦品种,还有面向高端市场的功能性品种。山东农业大学田纪春教授说:“蓝麦一号,越干了越蓝,这个审了,咱的面条用它做的非常好吃,这是紫糯,这是高黄酮,山农101,研发一般都得经过十代才能稳定,高黄酮这个我们杂交再聚合再测,这个更难制。”
功能性小麦研发难,主要受制于科研目标和科研条件。此前,我国小麦育种主要以产量提升为主,政府配套的项目也围绕高产展开。田纪春教授说:“我们就设了三个子课题,一个理论创新,育种机制创新,第二个高产育种,第三个抗逆,就是它的抗盐抗早,这个都有了。这个功能性的小麦就是在那时候做的过程当中,发现了好多好资源。”
把好资源派上好用场。随着山东小麦产量不断突破纪录,原先高产为主的课题不再是一枝独秀,低生糖指数、高纤维、高黄酮等特殊品种研发课题百花齐放。为了集中政策、系统攻关,山东农业良种工程接续发力,课题接课题,在高产品种的基础上研发功能性小麦。
山东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徐剑波表示,在产生和培育重大小麦育种成果的同时,政策叠加效应日趋显现,我们重组的小麦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等高能级平台,不仅掌握了全基因组选择等多项小麦育种关键技术,还锻造了一支小麦育种的人才队伍,形成了全方位的小麦育种、孵化和产业化的创新生态。
济宁大粮农业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汝学说:“田老师不但把高黄酮这个品种转让给我们,然后跟踪服务,定期去田地指导,我带领职业农民耕种防收,订单农业,到现在我们公司也在逐渐做一些面粉、面条、馒头,做一些高价值的产品,提高粮食的附加值。”目前,高麦黄酮品种已经和国内3家粮食深加工企业形成合作,在全国推广种植的同时,加速更多功能性品种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