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黄淮学院 - 《黄淮学院报》

荒诞表象下的人性觉醒

作者: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园林2301B颜辰辰    
2025-05-31     浏览(33)     (0)

《变形记》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个体异化的困境,通过格里高尔变形前后的对比,展示了如何在精神变形中守护人性的尊严与觉醒。该小说提醒我们,真正的自由始于对异化的觉察,真正的活着在于拒绝被异化为“非人的存在”。我们可以通过保持内心尚未被异化的星空,守护灵魂的完整。

奥地利作家弗朗茨·卡夫卡的短篇小说《变形记》,以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一觉醒来变成甲虫的荒诞设定,撕开了现代社会的虚伪面纱。这部现代主义文学经典以超现实的寓言形式,叩击着人类精神困境的核心命题———在异化的世界里,如何守护人性的尊严与觉醒。

小说中,格里高尔变形前的生活正是现代社会异化的缩影。作为旅行推销员,他的存在价值被简化为每月按时寄回家的 160 盾。当他变成甲虫无法工作时,家人态度从最初的错愕迅速转为厌恶,父亲的棍棒、母亲的尖叫、妹妹的嫌弃,暴露出资本主义逻辑:“人即工具”的冰冷本质。当个体失去社会功能属性,便不再被视为“人”。

格里高尔的甲虫之躯,实则是他潜意识中对异化生活的反抗。变形前,他为家庭压抑自我,连靠窗看街景都成了奢侈的渴望;变形后,他反而获得了观察人性的“第三视角”———目睹家人为摆脱他的算计,见证亲情在利益面前的崩塌。他不再为不符合社会期待而焦虑,而是在孤独中审视自己被压抑的情感。正如卡夫卡借格里高尔之口暗示的:也许变形不是惩罚,而是解放。”在效率至上、物质喧嚣的今天,我们何尝不是困在“甲虫外壳”中的“格里高尔”?为绩效焦虑的职场人、被内卷裹挟的年轻人、在社交面具下迷失的都市客,都在不同程度上经历着精神变形。但小说同时也传递着微光:格里高尔临终前对家人的眷恋、妹妹偶尔流露出的恻隐之心,都在证明着人性的火种从未熄灭。唯有承认生活的荒诞性,才能挣脱世俗规训的枷锁;唯有直面内心的破碎,才能守护灵魂的完整。

《变形记》用荒诞的手术刀解剖现实的病灶,让我们在战栗中惊醒:真正的自由,始于对异化的觉察;真正的活着,在于拒绝被异化为“非人的存在”。或许我们无法改变世界的规则,但至少可以选择像格里高尔那样,在内心保留一片尚未被异化的星空———那里,始终闪耀着人性的尊严与觉醒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