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 -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

健康科普课堂

了解睡眠知识 拥有安心好眠

2025-05-30     (0)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约30%成年人存在睡眠障碍。其实很多睡眠问题都与我们对睡眠知识的缺乏有关。了解睡眠的生理机制、睡眠周期,以及影响睡眠的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睡眠状态,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善睡眠质量。

睡眠是身体的“充电站”

睡眠并非简单的休息,而是身体进行自我修复、恢复活力的关键时刻。在睡眠过程中,身体的细胞得以修复和更新,免疫系统得到加强,大脑也进行着记忆巩固、情绪调节等一系列重要工作。充足的睡眠能够帮助我们提高免疫力,增强记忆力,提升学习和工作效率,保持情绪稳定。

睡眠周期

睡眠由非快速眼动睡眠期(NREM)和快速眼动睡眠期(REM)交替组成,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大约为90分钟,正常每晚睡眠会经历4-6个睡眠周期。NREM睡眠:分为浅睡眠和深睡眠,深睡眠阶段是身体恢复和修复的关键时期。REM睡眠:大脑非常活跃,通常伴随着梦境,REM睡眠对恢复脑力、精力有重要作用。

良好睡眠的标准

能在30分钟内快速入睡;夜间不会轻易醒来,每晚醒来不超过2次,醒后20分钟能迅速入睡。睡眠中无惊梦,睡醒后梦很快被忘掉;晨起后精力充沛,没有疲劳感;不同年龄段人群所需睡眠时长不同,且因人而异。一般来说,成年人7-8小时,老年人6-7小时。

影响睡眠的因素

生活习惯:不规律作息:经常熬夜、作息时间不固定,会扰乱生物钟;睡前使用电子产品:屏幕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干扰睡眠。饮食不当:晚餐过饱、过晚,或者睡前摄入咖啡因、酒精等,会影响睡眠质量。

睡眠环境:卧室过于嘈杂、光线过强、温度过高或过低、床垫和枕头不合适等,都会影响睡眠。

心理因素:压力过大、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会导致入睡困难、易醒等睡眠问题。

疾病和药物:睡眠相关疾病、药物(如抗抑郁药)及疼痛躯体疾病也会影响睡眠。

改善睡眠的方

规律作息:每天尽量在同一时间入睡和起床,帮助调整生物钟。

创造良好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凉爽和舒适。避免在卧室使用电子设备。

适当运动:白天进行适量的运动可以帮助身体放松,更容易入睡。但避免在睡前进行剧烈运动。

管理压力:学会放松和减压,如深呼吸、冥想、瑜伽等。

睡前习惯:睡前可以泡个热水澡、喝杯温牛奶,或者进行一些放松的活动,如阅读。

饮食调整:晚餐尽量清淡,避免过饱。睡前几小时内避免摄入咖啡因、糖分和酒精。

常见的睡眠障碍疾病

按照国际疾病分类,睡眠疾病有90多种,但常见有7大类:

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等。

睡眠相关呼吸障碍: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影响睡眠质量和身体健康。

中枢性嗜睡:患者白天过度嗜睡,难以保持清醒,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睡眠-清醒昼夜节律障碍:生物钟紊乱,导致睡眠和清醒时间不规律,影响身心健康。

睡眠相关运动障碍:如不宁腿综合征,腿部不适影响睡眠。

异态睡眠:睡眠中出现异常行为,如梦游、说梦话等。

其他睡眠障碍:包括睡眠瘫痪、夜惊等,影响睡眠质量。

良好的睡眠对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应时刻关注;树立正确的睡眠观念,养成良好睡眠习惯,比如: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白天进行适量运动,学会缓解压力,保持心情愉悦。如果长期存在睡眠问题,影响生活质量,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帮助。

(神经内科 陈翠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