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血管疾病领域,卵圆孔未闭(PFO)作为一种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近年来被证实与隐源性脑卒中、不明原因晕厥及难治性偏头痛等病症密切相关。近日,我院心血管内科团队成功运用经皮卵圆孔未闭封堵术,为一名反复晕厥的六旬老人及一名饱受偏头痛折磨十余年的患者,精准消除心脏“漏洞”,术后患者均恢复良好,标志着我院在心血管疾病精准诊疗领域取得新突破。
晕厥就诊疑冠心病,造影现端倪
66岁的曹先生因“突发无意识晕厥1次”入院。此前在外院被诊断为“脑供血不足”,但常规治疗未见成效。入院后,心电图提示ST-T改变,初步拟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在完善术前检查时,经胸右心声学造影(cTTE)发现静息状态下右向左分流(1级),提示存在心内异常通道;进一步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确诊为中央型卵圆孔未闭(直径约1.8mm)。
心血管内科团队经多学科会诊后认为,未闭合的卵圆孔使静脉系统微小血栓或活性物质绕过肺循环直接进入体循环,引发短暂性脑缺血或神经反射性晕厥。最终决定同期实施冠脉造影及PFO封堵术。术中,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后,成功植入PF1825型封堵器,术后超声显示封堵器位置良好、无残余分流。曹先生术后未再出现晕厥,3天后顺利出院。
十年头痛苦不堪言,“补心”巧除病根
“头痛发作时就像被重锤敲击,十多年来全靠止痛药勉强支撑。”55岁的李女士(化名)深受偏头痛困扰,每月发作高达15次,常伴随恶心、畏光及视觉闪光先兆,多种诱因均可引发症状。尽管辗转多家医院诊断为“原发性偏头痛”,长期服用曲普坦类药物却收效甚微。
韩素霞主任团队在接诊后,敏锐捕捉到患者头痛特征符合反常栓塞路径,立即安排右心声学造影(cTTE),结果显示静息状态下右向左分流达3级,Valsalva动作后分流显著加剧。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证实,李女士存在直径2mm,12mm长隧道的卵圆孔未闭。
“PFO导致静脉血中的炎症因子或微小栓子直接进入脑部血管,引发神经血管异常反应,这正是偏头痛的重要发病机制。”团队为其实施经皮PFO封堵术,通过股静脉入路精准释放PF2525型封堵器。术后第二天,李女士头痛症状完全消失,随访3个月未再复发,终于恢复正常生活。
专家提醒:这些症状需警惕PFO风险
PFO是隐源性脑卒中、不明原因晕厥及难治性偏头痛的重要潜在病因,当出现以下情况时需高度警惕PFO可能:
●偏头痛伴随视觉闪光、肢体麻木等先兆症状。
●头痛发作与咳嗽、用力排便等Valsalva动作密切相关。
●青年患者反复出现脑缺血事件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我院心血管内科团队创新提出“头痛-心源性筛查路径”,通过右心声学造影、TEE及发泡试验等手段,实现精准诊断与个性化治疗,为复杂病例提供完整诊疗方案。
本次手术采用“双适应症一站式干预”策略,将冠脉评估与PFO封堵相结合,不仅排除冠心病风险,更从根源上解决晕厥与偏头痛问题。从病症表象深入病理本质,体现了我院“精准医疗、标本兼治”的诊疗理念。随着心源性病因筛查体系的持续完善,我院将为更多患者提供高效、微创的治疗方案,守护群众心血管健康。
(心内科 耿田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