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 《中大医院报》

东南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创新发展大会成功举办

2025-05-31     浏览(93)     (0)

东南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创新发展大会开幕,共七百人参会。与会领导致辞赞扬大医科及我院取得的卓越成就。八位从医从教60年以上的前辈被敬献鲜花。六大学术模型和东南大学医学校友会授旗仪式相继举行。最后,医护人员自导自演的音诗画《医路长歌》将大会氛围推向高潮。18日下午,举办精管赋能与提质增效管理论坛和临床前沿与创新转化论坛,均邀请到众多专家和领导,共创医学新篇章。


大会现场

致敬医生教师特别环节


  职工自导自演音诗画《医路长歌》


本报讯(记者 中轩)九秩医路勤耕不辍,百廿学府再启新程。5月18日上午,东南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创新发展大会于东南大学丁家桥校区科技会堂开幕。各级领导、国内兄弟医学院校和医院负责人、东南大学医科老领导、老专家、职能部处负责人、大医科师生代表和校友代表等七百人参会,共同见证这场医学学术盛宴。东南大学大医科及我院作为主体承办了本次大会,全体工作人员精益求精,为大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开幕式上,与会领导发表了鼓舞人心的致辞,高度评价了东南大学大医科及我院取得的卓越成就。聚力发展大医科、深化医工融合,既是响应国家战略需求的必然选择,也是顺应学科发展规律、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东南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部作为实施“大医科”战略的核心载体,于2024年5月26日正式揭牌并落户南京江北新区。这一重要学术机构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滕皋军领衔,组建了汇聚全球顶尖专家的战略咨询委员会。学部充分发挥东南大学工科优势,通过整合医学与生命科学资源,构建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生态。数字医学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等7个国家级科研平台的同步入驻,标志着学校医学与生命科学学科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未来,学部将重点布局高端医疗器械、基因治疗等前沿领域,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东大智慧。我院作为重要支撑力量,科研创新成果丰硕:拥有5个国家级、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承担30余项国家级重大课题;荣获4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60余项省部级奖项,入选江苏省首批研究型医院,尤其在重症医学、介入治疗、影像诊断等居国内先进行列。面向未来,与会领导殷切期望:东南大学要立足国家重大需求,构建具有东大特色的医工交叉创新体系,推动“大医科”战略实现跨越式发展。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东南大学医学学科必将勇攀高峰,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源点·跃迁———同根同源见证仪式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西京医院和我院等七家同根同源的医院代表携手登台。这一刻,历史与未来在此交融,共同开启医学发展的新征程。

在致敬医生教师环节,赵季文、周秉章、阴东平、汤云珍、窦国祥、李耀华、张建民、张祖贻等8位从医从教60年以上的医学前辈在志愿者的陪伴下缓缓走上舞台。两位东南大学医科杰出校友代表为前辈们献上鲜花,表达最崇高的敬意,并深情回忆起在丁家桥87号的求学时光。那些青涩的岁月、拼搏的日子,仿佛就在眼前,引发了全场的强烈共鸣。

大会还先后举行了“医擎重症大模型、医道星途医学教培智慧平台、小肝人肝癌大模型、慧影影像大模型、易医患者服务大模型、血管大组学”等6个医学大模型集中发布仪式以及东南大学医学校友会授旗仪式。最后,由我院医护人员自编自导的音诗画《医路长歌》温情上演。他们用饱含深情的朗诵,生动展现了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将大会氛围推向了最高潮。

开幕式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的四位医学界资深专家的主旨报告备受瞩目。医学领域的顶尖专家们站在学科发展的最前沿,以高屋建瓴的视角、深入浅出的讲解,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不仅拓宽了学术视野,更激发了创新思维与灵感火花,获益匪浅。

18日下午,我院举办的精管赋能与提质增效管理论坛和临床前沿与创新转化论坛,均邀请到众多国内高校、医院的专家和领导。他们的精彩报告,既有理论高度,又紧密结合实际,让与会者收获满满、受益匪浅。

九十年风雨兼程,九十年春华秋实。我院将以此次盛会为里程碑,秉承“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持续深化医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融合,在守护人类健康的征途上勇攀高峰,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澎湃动能,续写无愧于时代的东大医学华章!

(编辑 崔玉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