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燕山大学 - 《燕山大学报》

红色家书

2011-05-15    

本文节选自《红色家书》,讲述了胡孟晋在革命战争中写给妻子张惠的信,表达了他对妻子的思念和鼓励,以及他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张惠后来投身于家乡的“妇女抗敌协会”的组织工作,并在91岁时健在。









  编者按: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中,无数志士仁人告别父母,远离亲人,走向战场。在紧张的工作与严酷的战斗间隙,他们将对亲人的思念付诸笔端,写成一封封充满亲情、激情与爱情的家书。这些家书或柔情似水,或豪情勃发,是革命者与亲人间的心灵交流,承载着战火的记忆,诉说着无尽的思念,寄托着殷切的祝福。
  在喜迎建党90周年之际,本报特推出“红色家书”系列,把每一位伟大的历史亲历者背后的故事传递给读者。通过家书,感悟他们尚未消逝的生命,传递给我们向上奋斗的力量、亲情的力量,以及爱情的力量,是他们及其家庭的付出,才带给我们今天的美好,这是我们该牢牢铭记的。
胡孟晋烈士,安徽舒城人,20世纪30年代毕业于师范学校,抗战爆发后参加了新四军战地服务团,转战安徽、江苏两地,后又随新四军北撤,1947年逝世于河北。以下刊发的是胡孟晋1939年写给妻子张惠的信。当时,他从前线回乡与妻子短聚,临别时给妻子留下了这封语重心长、情感浓烈的信件。
与妻辞别书最亲爱的惠呵:
  我们又要离别了!当你听了离别的声音,或者不高兴吧!
  亲爱的,谁不愿骨肉的团聚,谁不留恋家庭的甜蜜。要知道国家民族重要,个人前途重要,因此又要别离亲人,而远征他乡了。
  为了你的寂寞,为了你的思念,千里外的我,暂时停了救国的工作,越津浦跨淮南,到达别离一载的故乡来。二月来的团聚欢谈,畅言国事,解释问题,你的政治水准提高了,民族意识加强了,革命的阵营中,增加一位健将了。
  畸形发展的中国,教育不普及,人民的知识简单,而妇女尤甚,只要家而不顾国。大难当头,应踊跃赴前线杀敌,而妇女们阻碍其夫或其子之伟志。希望你将无知识的妇女组织起来,宣传和教育她们,使伊等知道“皮之不存,毛何附焉?”“国之不存家何在?”使她们不致含泪终日,倚门遥望前线上的夫、子早日归来呢!(望胜利归来)惠,最亲爱的人,你是妇女中的先进者,对于我这次的外出,请不要依恋,要知道你爱人的走,不是故意的抛弃你,而是为着革命,为着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而努力奋斗的啊!
  家庭经济之困难,生活之痛苦,我是深知的。要革命成功,须经过困难艰苦的阶段,当此环境中是要立定脚跟,具坚强之意志,任何之外诱,不可动摇的,“国危见忠臣”,在困难中锻炼成真正的革命者啊!
  富贵反多忧。钱是要人用,不要给钱用了人。在此抗战时,多少富翁成寒士,由此看来,金钱不足恃也。对于穷人要客气,要同情他;对富人也要与对普通人一样;对于守财奴,少与之来往,因为他只认钱,不认人,这些人不要看起他,但与之面子往来而已。
  惠呵,我们要认清时代,当此革命时期,家庭衣食可维持就够了,不要有其他念头。要知道整千整万的难民,千百万的劳苦大众,生活是多么的痛苦呵!人生是要做伟大事业,而不是做了金钱的奴隶呵!太看金钱重的人是最污脏的,不要与之往来。
  爱人呵,你在无事的时候,多多阅读书报,可使你知识进步,多多想工作的方法,切不要空想,也不要太挂念在外的我,劳神伤身,于事无益。好好教养二个小孩,切忌打骂。处家事,对外人,言语态度等事,可参考我的日记和通信,要切实的做,不然我的心思枉费了。请你真正的做吧,否则,太对不起在外的人呢!
  最亲爱的人,你不要太念我,你的厚情我是知道的,我不是个薄情的人,请你放心,决不辜负你的热情呵!
  在外的我,身体自知珍重,一切当知留心,请你安心在乡努力妇女解放的事业,成为女英雄,我在外对革命之伟业亦更加努力呵!别了,别了!
  此致敬礼
编者注:张惠没有辜负丈夫的期待。据该信的捐赠者———胡孟晋烈士的生前战友、离休干部张轼同志介绍,张惠接信后便投身于家乡的“妇女抗敌协会”的组织工作,在胡孟晋烈士逝世后又将几个孩子抚养成人,91岁高龄的张惠至今健在。
(选自《红色家书》中国画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