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潍坊学院 - 《潍坊学院报》

让青春之花绚丽绽放天山南北

————潍院学子矢志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2025-06-06     浏览(68)     (0)

潍院青年志愿者积极参与西部计划,用实际行动践行青春无悔。他们扎根基层,建功立业,为新疆等西部地区的发展贡献力量。学校通过多种方式加强服务保障,激励更多青年投身基层一线。


毕业生张书凝策马巡边

西部计划宣讲会

《援疆女兵》演出现场

“老师,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回信啦!”近日,学校西部计划项目办接到了一通跨越千里的天山来电。毕业生林建康难掩激动与喜悦,“谢依特小学西部计划志愿者群里都沸腾了,此起彼伏的语音条里都跳跃着心潮激荡的颤音!”作为服务该校的首批西部计划志愿者,他第一时间将喜讯传回母校,字字句句都浸染着戈壁绿洲上绽放的青春热忱。

以行践志 西部计划书写青春答卷

到哈拉峻乡的第一个周末,林建康与志愿者们开始挨个学生家访,在第三个周末,他们便建起了祖国“西大门”的护边老乡托儿所,“我见证了这里的发展变化,更无悔当初的决定。”2022年,毕业于学校文史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林建康到谢依特小学包校支教,担任五、六年级的语文课老师,服务期满后,他毅然决然选择继续留在新疆。

2022年,也是学校“潍”来之声青年宣讲团成立的年份。这支由“80”后青年教师、“90”后专职团干部、“00”后学生党员、“青马”学员为主讲人的青年宣讲团,通过宣讲让青年有“共鸣”能“共情”。林建康作为其中一员,身体力行讲好西部计划这堂“大思政课”。在习近平总书记给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后,学校宣讲团第一时间备课,将回信精神有机嵌入思政课教学主渠道和校院两级团校培训,加强实践育人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精准衔接,引导全校团员青年以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团队为榜样,主动投身乡村振兴、边疆建设等基层一线,在服务人民中实现人生价值。

以文化人 舞剧为媒激扬家国情怀

当红色帷幕缓缓拉开,时空在舞步中倒流回70年前。学校原创舞剧《援疆女兵》第四幕“往昔回首”的定格瞬间,台下观众集体起立,掌声持续。“舞剧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充满热血与奉献的历史画卷,不仅是对那段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对援疆女兵无私奉献精神的崇高礼赞。”学校法学院法学专业2022级学生赵文举激动地说道。

《援疆女兵》以“入村宣传,秀兰入伍”“踏上征途,克服凶险”“垦荒修路,取得胜利”“往昔回首,笃行未来”四幕,生动演绎了以主人公王秀兰为代表的女兵们从质朴村民到边疆建设者的蜕变,还原了她们从最初响应号召时的满腔热忱,到漫长路途中克服恶劣环境的坚韧,再到建设新疆时的拼搏,最后扎根边疆后的岁月沉淀,再现了“泰山天山根连根,鲁疆人民心连心”的深情厚谊。这出由师生共同创排的年度大戏,以潍坊市上虞河村的真实人物为原型创作,累计吸引数千名师生观演,并衍生出“西部大讲堂西部故事会”“天山来信”朗读亭等系列文化活动,成为潍院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鲜活教材。更令人欣喜的是,57名参演学生中有18人报名西部计划,用导演、学校音乐与舞蹈学院教师孙楷强的话说:“当她们真正跳出军垦战士的坚韧,就再也放不下对那片土地的情怀。”学校深度提升“行走的思政课”品牌质量,精心创排沉浸式原创音乐党课《卅一年华之歌》《尽美颂》组歌等剧目,春风化雨般呈现、传达、叙述、演绎作品所承载的思想内涵、价值理念、精神力量、文化意蕴和美学品位,打造了一堂堂具有红色底色、青春本色、潍坊特色的“大思政课”。

以心连心 鲁疆牵手共绘发展蓝景

每年暑假,在昆仑山脚下的支教点总有“潍”光点亮“疆”来鲁喀志愿支教队忙碌的身影,这支由学校10名师生组成的队伍,用彩笔绘就的山东风筝、课间共唱着《上春山》,都在诉说着教育最生动的意义。团队志愿者、学校文史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历史学专业2022级学生黄伊含感动地说道:“当孩子们用普通话朗诵《少年中国说》,当他们快递来自家种的葡萄,我们读懂了青年担当的分量”。

近年来,学校聚力开好讲好西部计划“四门课”,持续推动西部计划志愿者招募工作提质增效,通过“信仰公开课”凝心铸魂,贯通“入学—毕业”全过程培养链条;“行走思政课”切身体悟,开设“东西协作”民族团结促进团;“青春一堂课”文化浸润,营造“到西部建功立业”文化氛围;“专题培训课”榜样引领,常态化邀请宣讲团成员优秀西部计划志愿者到校分享服务感悟、工作心得。2024年8月,学校党委书记徐梅带队赴疆慰问西部计划志愿者,加强人文关怀,做好服务保障,解决急难愁盼,真正让青年“放心去、安心留、踏实干”。

自西部计划工作实施以来,学校累计选派近300名志愿者奔赴西部,在基层一线淬炼成长。2021届毕业生巩丽,扎根新疆库车,作为专项招募宣讲团成员,足迹遍布5省市40余所高校;2022届毕业生林建康,服务新疆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身体力行带动33位文史学院学弟学妹奔赴西部大地;2023届毕业生张书凝,从渤海之滨到雪域高原,“00”后女警策马巡边,受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官方媒体广泛报道……他们中,有人用专业知识助力当地教育振兴,有人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发展,更有人将志愿服务延伸为终身事业。他们用实干赢得服务地群众“点赞”,仅2024年就有16名志愿者获西部计划全国项目办考核优秀等次。

回望潍院青年的西部足迹,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个人成长的闪光,更是新时代中国青年胸怀“国之大者”的缩影。他们以扎根基层的执着、建功立业的豪情,为“青春无悔”作出了响亮的回答———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正如学校西部计划出征仪式上,校长来逢波对同学们的深情寄语:“在祖国大地唱响新时代潍院青年的奋进之歌!” (韩金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