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和校长陪同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张大良、监事长孙维杰走进我校展厅
本报讯 5月23日至25日,第63届高等教育博览会在长春举行。我校以“语通世界·智创未来”主题,精选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成果转化等参展内容,全面展示学校在教育改革与科技赋能方面的突出成果,助力吉林文化国际传播与区域发展。
5月24日,在秦和校长陪同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林蕙青、副会长张大良、监事长孙维杰先后走进吉林外国语大学展厅,详细了解学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创新创业等办学特色和育人成效,对学校坚持为国家建设和东北振兴发展培育高素质应用型外语外事人才,给予高度评价。
作为吉林省唯一的省属重点外国语大学,学校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和吉林振兴需求,构建了以外国语言文学为核心的“1+N涉外大语言”学科群,拥有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和49个本科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总量、层次和类别均居全国民办高校首位。
学校创新“外语+专业”“双外语”等培养模式,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地球村”打造3D虚拟展厅和元宇宙课程,并拥有AI数字人交互大屏、图书馆瀑布流等智能设施,彰显数字化教育特色。
学校注重科研创新与社会服务,聚焦国际传播、涉外法治等领域,拥有多个重点科研平台。由人工智能学院学生团队研发的“吉桥桥非遗文化国际传播数字机器人”,融合AI与多语种技术,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典范。值得一提的是,展会期间,来自俄罗斯、塔吉克斯坦、越南的吉外留学生们也走进展区,深入了解学校的研究生教育、创新创业、人工智能等领域发展情况,还与到展区参观的中学生们互动交流,畅谈在吉林外国语大学的学习感受,分享语言学习经验。
展会期间,学校展厅还受到了众多学生和家长的关注。长春市第二中学马敬淇同学说:“在吉外展厅,我看到了‘吉桥桥非遗文化国际传播数字机器人’和AI数字人‘吉小外’,感受到了AI与多语种技术的深度结合,这种创新的教育模式很有吸引力,让我看到了语言学习的更多可能性 ,也坚定了我学好外语专业、讲好中国故事的决心。”长春外国语学校学生陈哲希说:“一进入吉外的展区,就被3D虚拟展厅里的地球村吸引住了。通过自由漫游,仿佛真的置身于不同国家,亲身体验到了多元文化的独特魅力,这让我对未来的大学生活充满了向往!”
学生家长董女士说:“学校展示的学科建设成果和人才培养模式都很有特色,这意味着孩子以后实习和深造的机会更多,作为家长,我很放心。吉外丰富的语种选择和国际化的教学环境,对他来说是个很好的发展平台。”
学校展厅还受到多家媒体的关注。新华社、学习强国、中国日报、中国新闻社、央广网、吉林日报、吉林广播电视台、中国吉林网、城市晚报、长春日报、长春广播电视台等媒体予以广泛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