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田华)教育,是一场向光而行的征程,每一位教师都是这征程中的执灯者。于我而言,2001年大学毕业即入职学校成为一名教师,后因工作需要转至教学管理岗位,从教至今已有二十余载,这一路满是探索与成长,我也深刻领悟到“言为士则、行为世范”所蕴含的力量。它是我在职业教育道路上默默耕耘、执着坚守的道德与行为准则,指引我在教学和管理中践行责任与担当。
一、教学育人:启智润心
入职多年以来,我承担过《饭店管理概论》《旅游市场营销》《导游实务》《中国旅游客源国概况》《会展政策与法规》《会展旅游管理实务》《企业文化》等课程的教学。初次登上讲台,我的心中满是忐忑,却也有着无限的憧憬。在初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缺少教学经验,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氛围比较沉闷,我的教学效果远未达到预期。但可爱的学生们给了我最大的尊重与鼓励,他们会在课下给我提建议:“老师,上课时可以多讲一些真实案例吗?”“对小组讨论的总结点评能不能更具体一些?”所以我没有气馁,开始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改革。我深入研究专业教材和行业前沿动态,结合实际案例、生动故事、热点新闻等进行讲解;提高授课语言的规范性、逻辑性与感染力;积极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营造开放包容的课堂氛围,力争让每一堂课都充满趣味与活力。入职初期,教学信息化条件还很欠缺,在承担《中国旅游客源国概况》这门课时,我申请使用多媒体教室,并自己购买了大量相关国家风土人情的纪录片光盘,将文字知识与视频相结合,使学生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课程内容;讲解会展政策与法规时,引入真实案例,引导学生们分析讨论,不仅掌握知识,更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与法治观念。我时刻提醒自己,我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面对学生时,我力求做到言行一致,以积极乐观的态度、严谨细致的作风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让学生们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成为积极向上,有道德、有情操、有责任感的人。
为了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及竞争意识,我积极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比赛。在备赛过程中,我与学生并肩作战,共同分析比赛要求,制定训练计划,解决遇到的问题。2016—2019年,我连续4年指导学生参加山东省会展行业创意设计大赛和山东省“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均获得三等奖,我也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二、教研科研:探索创新
教学实践的深入,让我意识到,只有通过深入的研究才能更好地理解学科的本质,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知识指导。因此,我以职业教育和旅游经济与文化为主要研究方向,积极开展教科研工作。在研究的过程中,我经历了很多次的探索、尝试和失败。有时候,一个研究思路走不通,我会重新调整方向,寻找新的突破口。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坚持和耐心。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目前已经主持完成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等10余项,参与完成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等20余项,撰写出版著作1部,科研和教学成果获奖6项。教研科研为我的专业成长积累了经验,我也将研究中的故事和感悟分享给学生,引导学生关注行业的前沿问题,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研究精神,希望他们能够认识到,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只有不断探索,才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取得进步。
三、教学管理:有条不紊
随着学校的发展和专业设置的调整,2008年我转至基层教学管理岗位。虽然直接面对学生授课的时间少了,但这个岗位却起着非常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我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教学管理工作不仅仅是完成日常事务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事间的合作关系。为此,我经常与老师们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需求,并尽力提供帮助和支持。对于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我也始终保持开放的态度,认真倾听并积极改进。教学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要求我具备更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在不断的磨炼中,我掌握了如何更好地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如何在多方协调中寻求平衡,如何高效地解决问题,始终坚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认真对待每一项任务,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
回望过去的从教之路,从教学育人、学术研究到教学管理,我在不同的岗位上努力践行着教育家精神。每一个岗位都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而贯穿其中的是我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道德规范的坚守。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始终铭记自己的使命,继续以“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为灯塔,坚守初心,不断提升自我价值,用实际行动诠释教育家精神,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留下坚实而温暖的印记,让师者之光,在微末中成就深远,在平凡中铸就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