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根结底地说,人世间是最平凡不过的,命运是坎坷多舛的,人生是绵绵不断的,足下所行之路没有一条是重复的。故而,活着的意义就是丈量出不断扩大的生命的领域,不断探索生命的每一处角落。正如加缪所说:重要的不是治愈,而是带着病痛活下去。
路遥先生的一生映照着《人间词话》中所说代表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的三种境界:初时迷茫,而后固执,终得花开。这是对生命意义最好不过的诠释。在浩瀚历史长河之中,留名青史者不胜数,相较之下,他的一生是何其平凡,可我认为,他平凡的人生是见证着人的本色,彰显着日子的力量。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迷茫和孤独犹如影子一样存在于生命一隅,这恰也伴随着青年路遥。青年时期的路遥,虽不谙世事,但也会偶尔登高望远,黄土高原上劲爽的秋风涤荡着他的胸怀,令他分外畅快,置身于天地之间,仿佛能感到天地的抚爱、宇宙的呼吸,人变得那样渺小,无足轻重;人生变得那么短暂,转瞬即逝。这使得他生出一种苍茫寥廓、谁主沉浮之感,这份迷茫让他思考着前方该行向何处,他得探寻出属于自己的天地,要为自己的人生画出浓墨重彩的一笔。从小的贫苦生活没有消磨他对坚定理想的意志,反倒使他更早的生出了异于同龄人的世故和格局;摆脱了少年的幼稚和蒙蔽。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平庸不再符合他活着的目的,他的祖祖辈辈的平庸已经把活着的答案刻印在他骨子里,因此他要找寻出生命的意义,他产生了沉重的生命感,不愿将父辈们的历史重演。心中许下的宏图大志,为他人生指明了道路。二十岁的他凭借着过人胆识和卓识远见在革命的道路上闯出属于小镇做题家的一番天地,他的人生路途遥远,坚定方可致远。正是早期的迷茫唤起了自我的反省,激发了对崇高理想的向往,这迷茫开启了他的人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执着是他奋进之路上的精神支撑;是他成就大事业的源泉。这份执着体现着他所做抉择之坚定,所做行为之无悔。他在文学创作中有着择一固执殉身无悔的精神,在文学创作中这种操守是多数作家不常有的,他秉着“如果竟然赍志以殁,岂不遗恨终生?”的原则,为了不让著作留有遗憾,为了创作出一部优秀的作品,呕心沥血、不分昼夜的,甚至以亡命式的方式进行创作,文坛“亡命作家”当之无愧;在苦难面前,他以一种“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人生态度地面对生活中的诸多磨难,面对着生活的艰难处境,虽不免困勉之劳、艰苦之感,但路遥矢志不渝地从困勉艰苦中,体会到情愿心甘之乐,父辈们的精神平庸并未在他身上预演,他歌颂着苦难,但也在倾诉着苦难,可他无怨无悔,苦难亦是他人生之路上的绚丽风景;在实现个人理想之中,他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的意念去坚守,虽然与苦难的生活为伍是可接受的,但理念的苦难是万万不可接受的,这是对生命的不尊与放弃。他雄心壮志,不甘心成为平庸之辈;他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种执着造就了路遥硬汉子的性情,更体现着陕北人民的性情。他要将这份执着牢牢地扎根于黄土大地,将陕北汉子的豪放不羁传承下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他实现了青年时的理想抱负,获得了应有的名与利,成就了一番自己向往的事业,但蓦然回首,这些成就于他而言,不过是一粒尘埃般,他依旧如初、初心不忘,他仍保持着农家子弟的简朴、热情的作风,他仍扎根于黄土地,他深深眷恋着黄土地,他有着浓重的农民气质和对农民的深沉感情。他所实现的理想,不仅是在文学中闯出一片天的理想,更是对自己人生漫长之路上划出浓墨重彩一笔的理想,至此,他已经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他是黄土高原上艰苦奋斗者的代表,是陕北黄土文化的符号,是这片灵秀的黄土地的儿子。纵使他仍有诸多未完成之事,但他的生命的意义仍在发挥着,他的奋斗精神仍在传递着,他的平凡人生不断激励着黄土地上的孩儿们。
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实现人生理想的道路是艰难险阻的,是没有捷径的,只能依靠摸着石头过河。人生的这条道路虽然漫长,但得以让我们经历诸多风景,再此过程中,无不体现着生命的价值,在尽头处,回望一生,足以对这平凡的生命做出伟大的讴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