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长治医学院 - 《长治医学院报》

﹃交好图书馆和运动场两个朋友﹄

2025-05-15     浏览(17)     (0)

王金胜校长介绍五龙校区建设最新进展和体育精神与医者精神的深层共鸣,并展望学校未来发展。他分享了自己在工作之余坚持体育锻炼和健康生活习惯的经验,鼓励同学们珍惜在校时光,交好图书馆和运动场两个朋友。

学生记者:今年我校首次在五龙校区举办运动会,崭新的场地与设施令人眼前一亮。能否请您为同学们介绍五龙校区建设的最新进展?新校区在优化学习生活环境、提升办学条件方面还有哪些值得期待的规划?

王金胜:今年,学校把首届校园体育文化节开幕式和春季运动会放在了五龙校区体育场,条件和设施都优于校本部。

2024 年,学校新校区建设驶入了快车道,新建的学生公寓和综合教学楼投入使用,年底又获批了建设土地 283 亩,目前在校生已达到了 3200 人。今年还有两个建设项目即将开工,一个是大健康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总投资 2.2 亿元,建筑面积 3.63 万平方米;还有一个是学生宿舍,总投资 1.6 亿元,建筑面积2.5 万平方米。

新校区建设的加速推进,对于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同学们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意义重大。

学生记者:在培育新时代医学人才的过程中,体育精神所倡导的坚韧不拔、团队协作与医者精神中的救死扶伤、精益求精,二者有着怎样的深层共鸣?学校如何将这两种精神深度融合,助力学生成长为德技双馨的医学栋梁?

王 金 胜 :医 学 以 人 为 服 务 对象,兼具科学、人文、社会与艺术的属性,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深度融合。医学人才的培养注重医学人文精神塑造,因其本质是研究并服务于人的科学。体育在塑造人格、锤炼意志、强健体魄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医学和体育的精神在终极目标上高度一致,均致力于促进人的身心健康。

无体育不精神,无运动不青春。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全面发展、担当时代重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学校的历史使命和永恒主题。

学生记者:明年我校即将迎来建校 80 周年的重要时刻,站在承前启后的历史坐标上,您认为学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社会服务等领域最具标志性的成果有哪些?这些成就将如何为学校未来发展锚定方向、注入动能?

王金胜:长治医学院建校近 80 年来始终传承厚德精业、济世报国的精神传统,扎根太行、服务老区、面向三晋、辐射全国,为社会累计培养输送了 8 万余名沾泥带土、贴心贴肺、仁心仁术、经世致用的毕业生。他们扎根基层,无私奉献,为守护人民健康、发展医药卫生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是学校最大的成就和财富。

新时代,学校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坚持“五个全面”发展战略,对标先进院校和高水准办学要求,明确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

“锚定 2030 目标”,力求在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展现更大作为,在全面融入和服务区域社会发展中找准办学定位、打造专业特色,走出一条长医特色的强校之路。

目前,我们已有学科跻身世界排名前 1%,未来 3 - 5年,学院将全力推动更多学科进入世界排名前 1%,进一步壮大办学实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学生记者:您平日工作繁忙,却始终保持着饱满的精神状态。能否与同学们分享,您在工作之余坚持的体育锻炼方式?又有哪些健康生活习惯,能为大家平衡学业与健康提供借鉴?

王金胜:作为长治医学院 1994 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

我 1999 年留校工作,与长医相遇相知已三十余载。我深信强健的体魄是“革命的本钱”,所以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经常参加的运动项目有跑步、乒乓球、羽毛球、篮球,近期又开始学习网球,努力践行“活到老、学到老、运动到老”的人生理念。

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长期坚持的运动习惯对医学生终身有益,希望同学们珍惜美好的在校时光,交好图书馆和运动场两个朋友,勤奋

学习,强身健体,为未来的生活工作筑牢坚实的基础。

(学生记者 许晏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