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双决赛中我校选手高雅楠、李馨宁(左)对战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队
5 月 23 日,临沂市临沭县体育馆内,当最后一球划过完美弧线,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2025 年山东省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完美收官。本次大赛中,我校乒乓球队一路过关斩将,以 7 金 2 银 1 铜的傲人战绩,将丙组(高水平组)全部金牌收入囊中,书写下校队历史上最璀璨的篇章。
回望来时路,这支队伍始终以破竹之势向上攀登。从 2021 年的 3 金 1 银 1 铜,到 2023 年的 5 金 2 银 2 铜,再到 2024 年的 6 金 2 银 1 铜,直至今日包揽金牌,每一次数字的跃升,都是他们用汗水与热爱镌刻的成长印记。从初露锋芒到崭露头角、从稳扎稳打到横扫千军,球拍挥动间,是他们突破极限的执着。赛场上的每一次胜利,都在为他们的战绩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耀眼的成绩离不开乒乓球队每个人的努力。在比赛中获得男单、男双、男团、混双四项冠军的韩欣沅是队员们信赖且崇拜的“大师兄”,9 岁开始学球,12 岁便以横拍两面弧圈结合快攻的犀利打法横扫省赛,成为山东省锦标赛的单打冠军,并入选山东队,获得亚洲青少年乒乓球锦标赛团体金牌、全国青年乒乓球锦标赛混合双打季军等多项荣誉。在同伴眼中,韩欣沅不仅天赋过人,更是近乎严苛的自律。尽管手握国际国内多项赛事的荣誉,他却始终保持每天加练的习惯,“早上 8点到 11 点、下午 2 点到 5 点是固定训练,晚上我会加练发球和步法”。在韩欣沅看来,自己能有今天的成绩“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可能因为平实训练比较刻苦,更愿意钻研乒乓球,所以进步会更快一点”。
同样自幼加入省队的高雅楠是女队心中的“大师姐”,在本次比赛中获得女单、女双、女团、混双四枚金牌。高雅楠以削球闻名,她的每一板回球都带着“以柔克刚”的智慧:旋转变化的下旋球如绵里藏针,逼得对手频繁失误。但很少有人知道,为了打磨这套“防守反击”体系,她曾在训练中连续三小时扑救多球,膝盖磨出成片血泡仍坚持完训。高雅楠说:“削球手的心态就得像海绵——能接住所有冲击,再把力量反弹回去。”比赛中,面对比分胶着,她总能用一记突然的正手反攻打乱对手节奏,这份“稳中藏变”的底气,源自千万次重复的肌肉记忆。女双搭档李馨宁笑着说:“和高师姐组队特别有安全感,自己简直是被‘带飞’。”
辉煌是由汗水与坚持铸就的,乒乓球队成功的背后,离不开教练员的精心雕琢。据教练员曹杰介绍,男子项目是近年来校队的优势领域,而女子项目中的女双和女团则一直是队伍的短板。她告诉记者:“高雅楠的削球需要进攻型搭档互补,另外对手也常以怪胶战术针对她。”她深入分析对手特点,结合每位队员的优势,精心排兵布阵,大胆启用了“稳守+快攻”组合,让高雅楠(削球)与李馨宁(双面反胶快攻)搭档女双,并针对两人的技术特点设计出 “削中突击”的战术。这学期开学后,乒乓球队有意识地加练,将每周 4 个下午的训练加到 5个下午,每次 3 小时的高强度集训,加练50 多组针对性反击动作,甚至在模拟赛中刻意设置“0:2 落后”的绝境场景,锤炼队员心理韧性。曹杰坦言:“不能赢实际还是因为实力不如对方选手,唯有加强训练,提高自己的水平,增加底气,才会有胜利的可能。”经过大半年努力,本次比赛中,女双队员高雅楠、李馨宁,女团队员卢雪杰发挥出色,在决赛中拿下关键 1 分。
执教 20 余载的教练员曹杰,是这支队伍的“定海神针”。她见证了一批又一批选手从青涩少年成长为赛场悍将,自己也屡获“优秀教练员”称号。赛前,曹杰让队员树立敢打敢拼、超越自己、战胜自我的信念。为了帮高雅楠适应新搭档,她亲自扮演“陪练”,模拟不同胶皮的击球轨迹。为帮助实战经验少的大一队员卢雪杰尽快提高专业技能,她耐心进行一对一指导,令卢雪杰的球技快速提升。曹杰不仅在技术上给予队员帮助,更在精神上给他们鼓励。女子双打决赛 2:1 领先的情况下,第四局 8:5 领先却让对手追到 8:9 落后,曹杰及时叫停,为李馨宁递上毛巾,让她平静情绪,并告诉她场上果断出手,坚定信念,一分一分去拼,不要想比赛结果。“教练平静的眼神给了我奋进的力量”,再次上场后,高雅楠、李馨宁以 13:11 拿下关键局,最终以 3:1 战胜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队取得女双冠军。日常生活中,曹杰也给予队员无微不至的关怀,队员生病的时候,她都会悉心照顾。
荣耀归于过往,征途永无止境。省赛的成绩不是终点,而是攀登更高峰的序章。山东财经大学乒乓球队背负着热爱与信仰,以汗水为墨,以拼搏为笔,在未来的赛场上,必将绘就更壮丽的竞技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