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贵州师范大学 - 《贵州师范大学报》

学途漫漫,研绽芳华

——生命科学学院“学霸班”21 级生物技术班的考研手记

2025-05-30     (0)

本文介绍了生命科学学院2021级生物技术班在考研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背后故事。该班在备考过程中采取自律与弹性管理相结合的规划,通过团结友爱、师生同行等举动克服困难,最终取得成功。文章强调了考研的意义不止于学历,更是培养个人综合素质和坚定信念的过程。

又是一年收获季,当微风掠过教学楼前的香樟树,考研红榜如一幅鎏金画卷在晨光中铺展。生命科学学院 2021 级生物技术班(以下简称“21 级生物技术班”)在 2025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喜获佳绩,全班 49 人中有30人成功“上岸”,分别被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南大学等知名高校录取,考研录取率高达 61.22%。在这个蝉鸣渐起的收获季,谱写出一曲关于坚持与超越的青春史诗。今天,让我们一同探寻“学霸班”61.22%录取率背后的“研途密码”。

破土:在现实与热爱的交界处扎根

考研不仅是学历的提升,更是个人综合素质成长的宝贵历程。它淬炼了同学们的抗压能力,塑造了坚韧品格,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多数人还在为就业焦虑徘徊时,40个年轻的身影选择在知识的土壤里向下深扎。这一决定,既源于对就业形势的考量,也出自对学术的热爱。汪倩同学告诉记者:“选择考研,是因为老师们曾说过,生物学科的魅力藏在显微镜的景深里,也藏在每一个未解的科学问号中。有些热爱,需要更辽阔的平台去盛放。”

近年来,生物技术科研岗位对硕士学历的要求已成常态,但比数据更有力量的,是实验室里导师们专注的背影,是文献研讨会上思维碰撞的火花。这些瞬间让21级生物技术班的学子们懂得了考研不是逃避现实的港湾,而是驶向理想的渡船。

攀登:在自律与韧性的峭壁上凿路

备考的那些日夜,是与时间的拉锯战,更是与自我的博弈。在此过程中,21 级生物技术班的同学们采用自律与弹性管理相结合的考研规划。

当教资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等与备考在日历上撞个满怀时,同学们拿出了满满的时间规划表展现在记者面前:清晨6点的图书馆台阶上,陈华芳同学用背诵单词迎接日出;深夜11 点的宿舍走廊里,尹爽亮同学对着思维导图默背知识点和公式,他的影子被廊灯拉得老长……

对于排解考研压力的方法,同学们也是各显神通。

“最崩溃的是模考成绩停滞不前的那周。”汪倩回忆起深秋的某个雨夜,她选择给家人打电话,家人的话语如同一束光鼓舞了失意的她:“你看那些在悬崖上生长的松树,不是因为没有风雨,而是因为懂得弯腰蓄力。”从那以后,她学会在日程表中留白,偶尔找家人和朋友倾诉,通过情感宣泄让紧绷的神经舒展,最终凭借“坚持即是胜利”的信念完成了考研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而陈华芳则选择自我奖励来缓解紧迫感,除了听音乐放松情绪外,在她的书桌抽屉里还藏着特别的“能量补给”:每完成一个复习目标,就往玻璃罐里丢一个小零食。当第100颗水果糖在罐底发出清脆的响声时,她忽然读懂了坚持的真谛——不是机械地重复,而是用微小的仪式感,将漫长的征途拆解成闪烁的星星。

同行:在孤独与温暖的交错中筑梦

面对时间跨度长,科目众多的特点,同学们纷纷发挥专业优势与个人特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学习方法。

在英语学习方面,陈华芳每日坚持背单词,不仅做完了2010年-2024年的考研英语真题,还在最后一个月着重积累作文模板;汪倩同样重视真题练习,强调弄懂每一道题,形成自己的做题思路。在政治学习方面,尹爽亮注重知识体系的建立,对于较难的马克思主义原理部分会观看高质量网课,冲击高分时还强调全面掌握时政热点、大量刷题;陈华芳则利用小程序刷选择题,认真完成“肖四肖八”的选择题部分。在专业课学习上,针对内容繁杂、背诵量大的特点,陈华芳购买了总结好的辅导资料,绘制思维导图辅助理解与背诵,还在草稿纸上模仿思维导图内容加深记忆;汪倩则不断整理知识点,强化复习与背诵,查漏补缺。

考研从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考研之路既需个人的刻苦坚持,也离不开同学的帮助与老师的鼓励。

清晨的图书馆门口,总有人悄悄放下一袋温热的豆浆;深夜的班级群里,分享资料的消息声此起彼伏。尹爽亮笑着回忆:“班级里考研的同学会相互分享资料,组成学习小组互相监督。有时候我想偷懒,但看到大家都在认真学习,就又有了动力。学习间隙我们还互相加油打气,一起攻克难题,感觉特别踏实。”

此外,还有一抹最动人的守护——来自师长的指导与关怀。汪倩的指导老师唐婧全程关注她的考研进度,基于汪倩的能力与目标院校的录取特点,唐婧提供了针对性的复习意见,并及时给予反馈。复试准备阶段还鼓励她积极联系导师,并指导她完成个人简历的制作。“你们不是在攀登孤岛,”唐婧常说,“每一个科研前辈的肩膀,都在为后来者搭建阶梯。”

绽放:在耕耘与收获的轮回中见证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2021 级生物技术班这一考研“学霸班”,用优异成绩书写青春答卷,用互帮互助、师生同行的举动诠释着奋进模样。考研之路孤寂枯燥,他们用团结友爱将其变成集体奔赴的盛宴;学习任务繁重、压力如山,他们以智慧和毅力找到“破局密码”。

站在人生的新起点,2021 级生物技术班的同学们忽然懂得:考研的意义从来不止于那张录取通知书,它是凌晨图书馆的灯火通明,是暴雨中奔向考场的坚定脚步,是师长眼中闪烁的期待,是同窗间无需多言的默契。这些片段交织成青春最璀璨的星河,照亮的不仅是眼前的升学路,更是未来科研征途中永不熄灭的初心。

当又一批学子翻开考研指南,21 级生物技术班的故事正在校园里流传。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成功,从来不是单枪匹马的突围,而是一群人用梦想作火把,在黑暗中照亮彼此的前行之路。那些在研途中学会的坚韧、自律与互助,终将成为比学历更珍贵的回忆,伴随他们在科学的星辰大海里,航向更辉煌的明天。

(本报记者 于海燕 王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