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唐建卫 黄振朴 董纯豪)5 月30 日,我校高产兼抗赤霉病、条锈病和黄花叶病的小麦新品种“豫农931”在商水县舒庄乡国营商水农场第十四分场进行千亩示范方(1027亩)现场实打验收。
周口市商水县农业农村局组织了以杨光宇研究员为组长的验收专家组。专家组依照农业农村部小麦高产创建验收办法,用联合收割机连片收获3.076亩,现场称量鲜重为2356.9公斤,用谷物水分测定仪测定小麦籽粒含水量为 11.0%,按国家小麦粮食入库安全含水量12.5%计算,不计机收损失,千亩方实际平均亩产为778.2公斤。河南广播电视台、河南日报、周口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进行了全程采访。
据悉,豫农 931 是我校殷贵鸿团队在科技创新 2030-重大项目“抗病虫高产小麦新品种设计与培育”资助下,综合运用常规定量育种、双单倍体育种(DH)、基因聚合育种、抗病性和抗逆性鉴定、就地一年4次加代技术、品质平行测定筛选等先进技术,定向选育而成的半冬性中早熟高产多抗广适优质小麦新品种,2025年6 月通过河南省审定。豫农 931 具备高产、多抗、广适的显著特点。该品种在今年倒春寒、干旱、干热风等多重胁迫下,千亩方平均亩产仍能超过 750 公斤,充分显示了该品种高产稳产抗病抗逆的特点。此外,由于豫农 931 突出的赤霉病与条锈病抗性,为破解黄淮麦区小麦生产中的关键瓶颈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品种支撑,现已被农业农村部列为科技创新 2030-重大项目的标志性品种,将为我国小麦主产区大面积单产提升做出积极贡献,推广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