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报》

端午节的生命竞速——忆1例DVT滤器置入术后并发杜氏病大出血的多学科抢救

5月25日 星期日 天气晴

2025-05-30     (0)

《齐鲁周记》专栏刊登普通外科医生的文章,讲述了端午佳节期间抢救一位患者的故事。多学科协作救治患者,医者修行德术兼济,患者康复出院并送来感谢锦旗。文章强调医学的温度和承诺。

编者按 时光奔涌,总有些微芒值得珍藏。即日起,《齐鲁周记》专栏正式启幕,以文字为舟楫,镌刻百年齐鲁医脉的时代印记。笔尖定格手术室的无影灯光、病房走廊的匆匆脚步、实验室的凝神时刻,也收藏值班室里的暖心对话、成长路上的点滴感悟,我们以真诚的笔触,描述医者仁心的温度,记录生命交织的感动,书写与患者共同成长的故事。让我们透过个体的棱镜,折射齐鲁百年的璀璨光芒,让每一份平凡坚守都在时光长河里熠熠生辉。

端午佳节,生死考验

菖蒲悬于门楣,粽香漫过街巷,又一年端午将至,一场生命与时间的博弈悄然在记忆里翻涌。那年端午,阳光如金色的丝线,透过血管外科病房的窗户,温柔地洒在56岁的魏阿姨身上。魏阿姨刚刚历经了一场激烈鏖战般的生死考验,正是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的第三天,手术充分彰显了多学科协作的显著优势与医者的无畏担当。

谁知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正在悄然降临。上午10时许,正当她与家人欢快地共度佳节,沉浸在粽子的香甜之中时,突然,一阵上腹部的绞痛如恶魔般突袭而来。紧接着,豆大的汗珠如泉涌般从她的额头滚落,魏阿姨虚弱的身躯在10分钟内,竟呕出了约1000ml的暗红色血液,血液中还夹杂着凝血块,这宛如晴天霹雳般的一幕,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惊呆了,心也瞬间提到了嗓子眼。

危急时刻,迅速响应

作为责任护士的我,第一时间冲到她的床边,轻声而坚定地安慰着她,让她不要惊慌,不要害怕,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我迅速开始监测她的生命体征,血压如断崖般急剧下降至80/40mmHg,心率却飙升至130/次分,而血氧饱和度仍顽强地保持在98%,她的上腹隐隐有轻微压痛,这一系列典型的失血性休克表现,让我深知情况危急万分。

血管外科团队犹如一群英勇的战士,迅速地建立起多条静脉通路,以最快的速度展开初步复苏与快速评估。同时,我也毫不懈怠地联系输血科紧急备血,一刻也不敢离开她的身旁,并轻轻地握住她的双手,那双手冰凉且不停地颤抖着,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她内心深处的恐惧。我用我的双手,传递着温暖与力量,告诉她我们会一直陪伴在她的身边,不会让她独自面对这场可怕的灾难。我时刻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密切关注着她的每一个细微变化,她的意识状态,每一次呼吸的节奏,每一次心跳的强弱。我小心翼翼地为她调整着输液的速度,确保液体平稳而坚定地流入她的身体,同时为她注入战胜病魔的勇气与希望。

多科协作,精准救治

尽管我们不断地为她补液,但魏阿姨仍反复呕血,这让我们意识到,可能是“杜氏病(Dieulafoy)”这样的动脉性出血在作祟。在这危急的时刻,消化科医生迅速结合内镜进行急诊探查,那一幕,仿佛是在黑暗中的希望之光。最终,他们发现胃体大弯侧黏膜仅有微小的破损,但搏动性的出血却如恶魔之眼般显眼,典型的杜氏病表现!这种病,是胃黏膜下恒径动脉的破裂,出血迅猛如猛兽,单纯依靠内镜止血,难度之大,犹如攀登高山之巅。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血管外科医生迅速制定出精准的方案:先以内镜止血夹进行临时控制,稳定住汹涌的出血源头,再行腹腔动脉造影,精准地找到并栓塞出血血管。

在抗凝与止血的微妙平衡艺术中,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患者因DVT需要抗凝来预防肺栓塞,这是维持生命的重要举措;但此时消化道大出血又需要止血暂停抗凝,二者就如同一座难以平衡的“跷跷板”,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血液科、血管外科的专家们紧密联合评估,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暂停利伐沙班,改用低分子肝素,这一决策,既有效地减少了出血的风险,又巧妙地避免了血栓的脱落,充分体现了对患者整体病情的精准把控与悉心呵护。

漫长守护,终见曙光

从介入手术室到ICU的48小时,是一场漫长而艰难的守护历程。在介入术中,造影图像如同一幅神秘的画卷,清晰地显示出胃左动脉分支的异常出血点,就像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明灯。微弹簧圈精准地栓塞住出血点后,出血止住了!就像按下了停止按钮,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松了一口气。术后转入ICU时,魏阿姨仍需面对感染、凝血紊乱、滤器管理等一系列多重挑战。ICU和血管外科团队时刻保持着警惕,动态评估凝血功能各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的变化,就像守护着一座脆弱的城堡;消化科医生迅速制定质子泵抑制剂强化治疗方案,为患者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护理团队则如同守护天使,在她的床边给予最及时的补液和贴心的安慰,在她心灵的花园中播撒下温暖的阳光。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再次温柔地洒进病房,魏阿姨的血红蛋白缓缓回升至90g/L,血压也稳定在120/70mmHg,她终于艰难地说出了一声“谢谢”。那一刻,参与抢救的血管外科、消化科、ICU的医护人员眼中的疲惫,瞬间被如释重负的微笑所驱散。

医者修行,德术兼济

这场端午假期的抢救,对我们而言,无疑是一堂深刻的“医者修行课”。德为先,假日坚守的初心,让各科室的值班人员在10分钟内全部迅速到位,这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神圣誓言的真实体现;术业求精,多学科协作的“全维度能力”,让我们在救治过程中能够精准诊断、成功止血,充分体现了医学分科与全科思维的完美结合;护理为桥,细节中的“生命守望”,让护理团队用真挚的“同理心”,织就了守护生命的“安全网”。

魏阿姨康复出院时,她特意送来一面锦旗,鲜艳的锦旗上,承载着她对我们的感激与信任。看着她与家人相视而笑的温馨场景,我们忽然领悟到:医道之“德”,是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将患者放在心尖的那份赤诚;术业之“精”,是在每一次危急时刻,都能成为值得患者信赖的“生命守护者”。医学的温度,就藏在多学科团队默契配合的背影里,就落在护士记录病情时每一个工整而坚定的字迹中,更融在患者康复后眼中充满希望的光芒里。愿我们始终铭记:手中的柳叶刀、监护仪、护理记录单,从来都不只是冰冷的工具,而是连接生命与希望的神圣桥梁。以德行医,以术济世,这便是我们对健康中国最朴素而坚定的承诺。

(普通外科 付宪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