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5 月 10 日,在第 17 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到来之际, 湖南省红十字会应急救护智能化培训基地(南华大学)在我校红湘校区开展第一期救护员培训。 此次培训旨在通过智能化培训体系, 培养具备专业应急救护能力的人才, 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本次培训活动面向全体在校学生开放,共有 12 个学院 531 名同学报名参加。 报名参加培训的同学经过培训, 并参加理论和实操考核合格后可获得中国红十字会救护员证和第二课堂学分。
培训采用 “理论学习+实践操作” 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内容包括心肺复苏、 止血包扎、 骨折固定等基础救护知识和模拟急救场景、 实施心肺复苏、 熟练使用 AED等实操技能训练, 确保同学们熟练掌握急救技能。
理论培训由湖南省红十字会应急救护智能化培训基地 (南华大学) 负责人、 护理学院副院长王蓉老师专题讲授。 她通过生动的讲解和案例分析, 深入浅出地向同学们传授急救知识。
实践操作环节中, 同学们分组轮流在模拟人上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操作, 学习如何正确使用 AED, 实现 “黄金 4 分钟” 响应。 衡阳市红十字会志愿者在旁耐心指导,纠正同学们的操作姿势和手法, 确保每一个动作都符合标准。“这次培训让我真正意识到急救的重要性, 我学会了在关键时刻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 这是一生受用的技能。” 参加培训的 23 级护理专业李同学说到。
本次救护员培训是学校 “大衡医·大健康·大学生” 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之一。 后续, 学校将继续与衡阳市红十字会等机构合作, 深入推进急救教育, 强化扩大培训规模和提升培训质量, 为培养优秀的应急救护人员、 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推进“健康中国” 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