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南华大学 - 《南华大学报》

南华大学推进“五个结合”增强劳动育人实效

作者:文章转载自《新湖南》范婷  夏文辉  图/曹正平    
2025-05-15     浏览(30)     (0)

南华大学注重抓好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专业劳动与服务劳动的结合,开展劳动教育实践课,建立评价体系,拓展劳动教育场域,组织学生开展艺术性劳动项目,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积极引导学生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学校提出“让美好培育美好”的劳动教育理念。


采摘茶叶、 水稻种植、 油菜收割、 护理老人、墙画绘制……近年来, 南华大学注重抓好课内与课外、 校内与校外、 专业劳动与服务劳动、 劳动教育与美育、 劳动教育与心理育人 “五个结合”, 推进劳动教育工作, 切实增强劳动育人实效。 各学院每周开展一次劳动教育实践课, 社会反响良好。

8 学时劳动理论课课堂教学, 24 学时劳动实践课程, 学校打造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精品课程, 理论联系实际, 帮助学生提升劳动素养。 建立评价体系, 从劳动观念、 劳动知识、 劳动实践、 劳动技能、 创造性劳动实践五个维度确定评价内容, 实施五种评价方式, 建立四张评价清单, 激发劳动教育内生动力,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除了在农场、 乡村、 社区、 企业等建立 16 个校外劳动教育基地, 学校还拓展劳动教育场域, 实行教室保洁包干责任制和宿舍内务卫生整理责任制, 将所有教学楼 560 间教室分配给全校班级负责保洁, 每年组织 5000 余名学生参与 “绿化责任区” 校园绿化养护, 在校内设立 1200 余个助研、 助教、 助管等学生劳动实践岗位。 学校每学期都评选 “劳动之星”评选活动, 覆盖个人奖与集体奖两个类别, 累计评选出 “劳动之星” 个人奖 410 名, 集体奖累计评出166 个。

学校结合当前产业新业态、 劳动新形态, 打造金工实习、 生产实习、 临床见习实习、 专业实习升级版, 把提升创新能力纳入各专业实习劳动考核体系。 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利用周末和暑期开展社会服务活动, 组织百余名学生到校外劳动基地开展墙画绘制、 乡村水质检测、 春耕农机维修保养等活动,助力乡村振兴。

学校提出 “让美好培育美好” 的劳动教育理念, 把艺术创作融入劳动教育, 组织学生开展走出教室、 在校园里或走进乡村开展墙画绘制、 美术作品创作、 压花作品制作等艺术性劳动项目, 打造校园景观, 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丰富美的体验, 在美的熏陶下感受劳动意义。

学校不断拓展劳动教育实施途径, 通过 “种地吧! 小南瓜” “感到疲惫, 不如多肉点缀” “感到孤单, 不如鲜花相伴” 等主题团辅活动, 把劳动活动融入心理团辅之中,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