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冉常友)随着央企助力茶山“百千万工程”首个完工项目——茶山镇第三小学交通微改造项目的落地,这个困扰茶山第三小学师生家长多年的拥堵路段,终于实现早晚高峰畅通无阻。
据了解,该项目是央企助力第一批共建项目之一,属于公益项目,总投资约 80 万元。该项目已于 4 月全面完工,建成后较好提升了茶山镇交通综合治理水平和城市形象。
改造前:精准调研
茶山镇第三小学是镇内重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之一,现共有班级 56 个、师生 2900 人,其中学生 2700 人,校车 18 辆,共有乘坐校车上下学的学生约 900 人。学校周边主干道红峰路是双向四车道(单向双车道),是茶山镇通往生态园月湖路、石排镇的主要路段之一,更是南社村火车涵洞口路段车流、南社村村民出入车流、茶南路汇入车流以及周边新华学校、新华幼儿园、第三小学的上下学车流等多方交汇点,加之学校周边停车位供给不足,造成该路段在上下学早晚高峰时段拥堵。
由于沿路接送学生的车辆、电动车以及行人聚集,形成高强度的交通流,超过了道路的承受能力,导致交通拥堵问题凸显,存在人车混行安全隐患。
据介绍,为有效治理学校周边拥堵问题,茶山镇“百千万工程”指挥办组织交通、交警、学校、央企中铁公司等关键部门,多次现场调研勘察,综合考虑分析学校周边道路人流、车流情况,就如何优化学校周边交通环境、提升师生出行便利度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达成了诸多建设性共识,确定最终交通组织优化改造方案。
重构车道功能,实现人车分流
此次改造精准“把脉”,包括车道功能重构:增设护校通道,提高学生通行安全性;安全岛升级:延长家长等候区护栏,人车通行物理隔离;智慧扩容:增设临时停车区域,缓解停车难题。
构建区域交通微循环,缓解行车难。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优化交通流线。改造对学校门口以及周边道路配套设施进行了重新规划优化,完善禁停标线、可跨越车道分界线、人行横道线等标线,优化交通流线;设置限速标志牌、注意儿童警告标志牌以及减速缓冲带,用以警告车辆驾驶人减速慢行,注意儿童安全;设置护学通道、车行道物理隔离桩,通过改移学校正门中央车道护栏、扩大人行横道中间安全岛面积等措施,规范通行秩序,提高学生通行安全性。
规划学生家长等候区,分散交通压力。学校正门一侧新建硬底化人行道,方便学生、家长等候,在靠近校门的位置增设人行景观护栏,实现人行与机动车分离。
增设违停设备,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在红峰路学校周边增设违停抓拍监控设备 3 套,禁止车辆在非指定区域随意停放,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保证微循环交通组织的顺利运行。
设置临时停车区域,缓解停车难。据介绍,此次改造在红峰路学校门口路段两侧增设临时停车 区 ,设 定 上 下 学 时 段(7:00-8:00、16:00-19:00)允许接送学生车辆依次临时停放,合计可供 72 个机动车停车位。
“ 百 千 万 工 程 ”的“ 茶 山 答卷”
作为中铁(广州)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公益共建项目,该项目不仅展现了“央企助力茶山”发展的实力,更以“小切口”解决民生大问题,有效缓解了茶山第三小学门前道路交通拥堵情况,大大改善了校区门口的交通面貌,从源头上解决了人车冲突、违停致堵等问题,学校周边交通环境和出行品质得到提升,“让堵心路”变身“舒心路”。
此次政企协同创新,为破解校 园 周 边 交 通 顽 疾 提 供 了 新 思路。茶山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联动社会力量,将三小模式复制到更多学校让“孩子平安上学路”成为幸福茶山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