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景振,男,1957年2月生,山东东阿人,中共党员,1982年我校中药学专业毕业后留校,现为药学院院长,泰山学者,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药制剂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药药剂专业委员副主任委员、中药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华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山东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山东省药学会常务理事、药剂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编教材2部,出版专著、译著5部,发表论文60余篇,先后主持承担国家和省级课题10佘项,获奖成果17项,其中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立等奖2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均为首位完成人)。荣获“中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优秀知识分子”、“山东省科技拔尖人才”、“山东省先进科技工作者”、我校“教学名师”等多项称号。
田景振教授谦虚稳重不失和善,敢于创新不乏执著,尽职尽责不计得失。他灿烂的笑容,睿智的眼神,展现了一名学者和名师的别样风采。
教学为本 责任在心
田景振教授从事教学工作20多年来,一直兢兢业业,始终将教书育人当作一件快乐的事。从他毕业留校任教至今,-r届又一届的学生见证了他平凡却不平庸的教书生涯,并亲身体会了他独特的教学方式。田教授深知“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至少要有一桶水”的道理,为了给学生上好每一节课,让他们更好地学到知识,他付出了许多心血。无论科研任务多紧,社会活动多忙,二十多年来,田景振教授始终把教学作为自己的为师之本。他时时不忘学生,坚持把教学放在首位。
田景振教授认为要教育好学生就要真正地去爱学生,在教学中,他用自己宽广的胸怀去关爱每一位学生,用心和学生交流,用爱和学生沟通,建立起师生间的真挚情感,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学生在师爱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因此,他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在学生中具有很高的威望。
教学交流 相得益彰
从教至今,田景振教授一直探索怎样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通过同事间的交流和自己上课的体验,田教授发现影响教学效果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对教师所讲内容以及授课方式的接受程度。为了解决这一何题,他进行了长期实践,终于发现了一种收效颇好的方法一交流。
田景振教授在给本科生讲课前,总把备好的课先讲给研究生听,并听取他们的意见,修改完善后再给本科生讲。课堂上,田教授特别注意学生的反应,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大胆质疑。他还经常把本科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课后让研究生解答一遍,以锻炼研究生的自主分析能力。这种让研究生参与本科教学,本科生间接影响研究生的双向交流模式被田教授应用得当,收效甚现在田教授教学中所用的幻灯片等,就是这样经过反复修改完成的。
田景振教授一贯倡导“做学问先要学做人”,他经常找学生座谈,或到实验室、学生宿舍与他们交流。一方面关心了解学生的实际困难,另一方面对学生严格要求,从生活细节抓起。他带的一位研究生刚入校时,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而且有许多不好的生活习惯,与别人交流存在障碍。田教授发现后,多次找他谈话教育,及时矫正他的不良习惯。如今,那位研究生不仅变得开朗了,而且不好的生活习惯也慢慢改掉了,与别人交流变得得心应手,其能力受到师生的称道。
科研攻关 创新发展
田景振教授是一个“坐得住冷板凳的人”。为了科研项目,他经常在清冷的实验室里通宵达旦加班工作,他的许多科研成果几乎都是熬通宵“熬”出来的。他先后主持承担国家和省级课题10余项,目前承担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课题各1项,省部级课题4项。获奖成果17项,其中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以上奖项均为课题负责人)。
他对山东省中药现代化相关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深入研究,提出了建设“北方中药港”,加快山东省中药现代化建设进程等意见与建议,均被省委省政府采纳,成为山东省政府有关中药现代化系列文件的基础材料,为山东中药现代化发挥了重大推动作用。其中,山东省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关键技术研究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另外,他还首创了中药生物粘附制剂剂新剂型和生物酶一血清谱学技术提取纯化动物药药效物质的理论与方法,并创造性地开发中药靶向制剂技术,研制的莪术油亚微静脉乳、青蒿素亚微静脉乳、微球制剂,填补了中药靶向制剂的空白。
担任药学院院长后,田景振教授更是从严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注意与人协作,从全院出发,切实、有效地解决问题。他支持教师们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和科研创新,鼓励学生主动与教师交流,尽自己的努力推动学院浓厚学术氛围的营造。
多年来,田景振教授几乎没有度过一个完整的假期,但他没有抱怨,始终忘我地投入工作。一个名师带动一个名学科,一个名学科带动一个名学院,田景振教授深感肩上责任的重大,在建设名学科、名学院的路上,他不懈努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