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报》

以“求真”与“创新”为翼书写青春华章

作者:□机械学院车辆21-1蒋周杰    
2025-05-30     浏览(84)     (0)

文章讲述了作者在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求真与创新的过程,经历了技术瓶颈、资金不足、零件短缺等困难,但通过团队协作和不断尝试,最终实现了创新成果。作者认为求真与创新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只有将个人成长融入时代浪潮,才能实现真正的价值。

“求真”是科学精神的本质,也是我大学生活的起点。记得刚接触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时,我和许多同学一样,既满怀憧憬,又忐忑不安。面对“机械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这一主题,我们团队最初的方案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甚至有些“纸上谈兵”。然而,真正的挑战在于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经过讨论,结合车辆工程的学习体会,我们将方向定在新型播种小车上,取名为“践规踏矩—小青菜智能播种先锋”。

在调试播种机的过程中,团队遇到了一个关键问题:传感器无法精准识别土地高度,导致开沟犁位置偏差。那段时间,实验室的灯光常常亮到凌晨。我们反复查阅文献、调整算法、优化硬件布局,甚至一度陷入自我怀疑。是“较真”的态度让我们最终突破了技术瓶颈。团队指导教师陶来华老师常说:“科学研究的价值,在于对真相的无限逼近。”求真的过程或许艰辛,但唯有脚踏实地,才能触及真理的光芒。

如果说“求真”是根基,那么“创新”便是枝叶。创新不是灵光一现,而是无数次试错后的沉淀。“小青菜智能播种先锋”从设计到落地,经历了无数次的推翻与重构。资金不足、零件短缺、实验失败……甚至在国赛现场,我们还经历了开沟装置突然故障的意外,但我们都一一克服了。

创新还需要跨学科的协作。团队成员来自机械、自动化、电气等专业,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拼图”:机械组的同学优化结构、电气组的同学攻克算法等等,多元碰撞,学科交叉不但让作品的理论模型经得起推敲,更让作品具备了落地的可能性。

参赛的收获远不止一张奖状。比赛的过程教会我将课堂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我懂得了团队协作的珍贵,更让我意识到,创新最终要服务于社会。农业现代化是国家战略,倘若我们的作品能推广出去,将在很大程度上为农民减轻负担、提高效率。这种使命感让我明白,青年的创新不应局限于实验室,而应与社会需求同频共振。唯有将个人成长融入时代浪潮,才能实现真正的价值。

求真与创新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无论是实验室里的孜孜不倦,还是竞赛场上的迎难而上,每一步都是成长的印记。“多学、多做、多思考;少说、少懒、少计较。”是我的座右铭,也是我校园生活、实习工作之后的真切感悟。青春的答案,藏在每一次脚踏实地的探索中,藏在每一次敢为人先的突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