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房间的墙上久久地挂着一幅画,画布微微泛黄,但它依旧奇妙又特殊……
画布上的颜色并未因为岁月的消磨而黯淡,它们跳跃、旋转、起伏,我的名字用各类动物和牡丹花巧妙地组合而成,这是十余年前洛阳街边一位民俗画手在短短的十分钟内创作的。画笔轻舞,一朵朵绚烂的牡丹花点缀于我姓名的横竖撇捺间,他将那明艳的红、娇嫩的粉层层晕染,石绿的清新、花青的深沉、靛青的古朴……无一不运用完美,我惊叹于这一传统技艺的高超,欣赏于牡丹的雍容,也折服于洛阳城的魅力。
第一次与这座城市见面,是在王城公园的牡丹花会,我已然忘记盛况的具体情境,只是在日记里用稚嫩的文字写道:“‘洛阳牡丹甲天下’,王城公园仿佛成为一片牡丹花海,各色牡丹争奇斗艳,红的似火,白的似雪,粉的似霞,美不胜收……”合上日记,我准备再次踏上寻花的旅途。
前些年的五月初,我怀着探索十三朝古都的欣喜和寻牡丹的期待,再一次来到洛阳城,五月份并不是牡丹盛放的季节,花期已末,所以我看到的是另一幅景象,公园不像初见时那么人潮汹涌,我也可以静下心来,细致地感受着一切。朵朵牡丹并无含苞待放时的羞涩,都毫无保留地展示着自己的美丽与自信。散发着难以言喻的魅力与风采。花瓣层层重叠,饱满而精致,可能是花期快结束的缘故,叶片边缘呈波浪状,柔美又不失坚韧,好像多了一份独特的韵味。我闭上眼睛,试图将自己融入这个似乎只充满着牡丹的世界,牡丹的香味并不似它的模样般张扬热烈,而是淡雅持久,我想永远浸入这片祥和的境地,感受花香在空气流转,释放了所有的思绪后,我告别了这座城。
似乎我与洛阳城在这一次次相遇中结缘,我很荣幸地来到这方土地求学。我可以尽情领略龙门石窟中佛像的慈悲神韵,踏上白马寺感受厚重的历史,攀登老君山欣赏让人沉醉的美景……但我对牡丹的钟情无可替代。花期又至,洛阳理工校园的牡丹正盛放,它们以独有的姿色傲立群芳,这是大自然这位画师用最精湛的技艺完成的杰作,我忍不住用相机记录下不同种类的牡丹。
牡丹,它的雍容华贵并非是浮夸和俗气,它们勇于展现自我,在花期恣意开放,这是对生命的最高礼赞,它不卑不亢,始终保持着那份骄傲与自信。我想,历代的文人墨客都以“竟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等来称奇牡丹,牡丹不仅仅是一种花卉,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文化的传承,而洛阳城又何尝不似牡丹,在岁月厚重的中华史上闪耀出灿若星辰的光芒,仿佛在肆意地绽放,洛阳也始终坚持着那份坚实的文化自信,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寻花亦是寻城,落笔回望,道不尽洛阳牡丹所有的风华,那就让我们继续相遇,继续领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