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海洋大学 - 《中国海洋大学报》

牢记嘱托 勇担使命 努力培养更多胸怀蓝色梦想、堪当时代重任的优秀海洋人才

作者:中国海洋大学党委    
2025-05-28     浏览(31)     (0)

本文介绍了中国海洋大学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精准思维、历史思维和创新思维,通过强化精准思维、融入“四史”和校史、创新育人形式和方法,提升育人实效。同时,学校注重心理育人、社区育人等全方位育人模式,打造人才培养的海大模式。

(上接第一版)

以精准思维深化思想引领

精准思维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新时代的生动诠释,强调在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时注重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避免“一刀切”“大而化之”的粗放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精准思维,做到谋划时统揽大局、操作中细致精当,以绣花功夫把工作做扎实、做到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做到科学化、精细化。中国海洋大学始终坚持细耕课堂教学“主阵地”,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立体化”思政课程创新。学校党委书记每年讲授“开学第一课”,校长每学期与学子共话成长与发展,学校领导带头讲思政课、听思政课、评思政课。实施本硕博一体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思政教育实践教学全覆盖,高质量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推进具有海大特色的“形势与政策”课专题化改革,建设思政课虚拟仿真教学中心。依托“东方红”系列科考船打造“行走的课堂”特色思政教育品牌。“全方位”课程思政协同。构建“树人立新、谋海济国”课程思政体系,打造“海洋特色思政案例库”,创新“海洋人文社科 + 自然科学”交叉育人模式,以“卓著海洋特色、践行知行合一、坚持五育并举”理念建设“海洋之光”“人文之美”“AI 之智”“创新之行”四大品牌通识教育课程 269 门,开设国内首门海洋类文理交叉研究生公共选修课“经略海洋”,在“透明海洋”“蓝色粮仓”等国家重大项目中深化价值引领。

以历史思维厚植精神底蕴

历史思维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在教育领域的具象化表达,是文化传承与时代创新的辩证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希望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这为高等教育指明了在文明传承中筑牢信仰之基的行动路径。中国海洋大学坚持将“四史”和校史融入思政教育,通过解码历史中的红色基因、重构海洋文明的文化符号、活化传统精神的现代表达,构建起“历史-现实-未来”三维贯通的育人范式,实现了历史逻辑与时代价值的深度共鸣。

深耕红色文化沃土。高质量建好“四史”类通识课程,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和党史基本内容、党的历史结论、党的历史经验、伟大建党精神贯通起来。深入挖掘校史中的红色资源,创设“海大文化”特色思政课。高质量建设校史馆和“一多楼”展馆,多角度展示学校植根中国大地、传承红色基因,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的重大事件和辉煌成就,打通学校文化育人体系的重要环节。强化海洋文化传播。开发“海洋科学家精神”“新时代我国海洋强国建设的现实与思考”等校本课程,聚焦“海洋历史与文明”“科技兴海”和“海洋治理”等核心内容形成跨学科、跨领域、多维融合的“大海洋”教育知识体系。成立山东省大中小学海洋文化教育研究指导中心,建设全国海洋文化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开设“海洋历史文化”微专业,共同发起创办“全国大学生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塑造文化育人品牌。建设“向上的青春”校园文化品牌,推出全国首部展现海洋科学家风范的院线电影《逐浪之文圣常》、大师剧《文圣常》,生动讲述文圣常先生成为我国海洋科教界的“一代宗师”的感人故事,近五年推出原创歌曲、音乐、话剧作品 30 余部,“毕生情·海大梦”系列毕业晚会、“飞翔的海鸥”话剧周、星光艺术节等品牌活动影响力不断提升,校园文化成果丰硕。持续深入打造“海大人文讲坛”等学术文化品牌,邀请国内外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高水平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锤塑人文精神,不断推动文化传承创新。

以创新思维提升育人实效

创新思维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教育改革中的生动实践,是突破路径依赖、激活发展动能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青少年是最活跃的群体,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深化教育改革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守正创新,通过模式创新、技术赋能实现育人质效提升。中国海洋大学始终坚持紧扣时代发展需求,不断创新育人形式和方法,努力打造人才培养的海大模式。

创新实践育人模式。开展“行远计划”涉海类主题社会实践,打造“翱翔的海鸥——社区青春行动”育人样板,以 16个国家级科技小院为阵地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续写青春华章,依托国家重大项目及国际合作计划参加南北极、马里亚纳海沟等国际前沿性海洋科考,依托“星辰计划”实践专项深入沿海地区、涉海企业实习实训,“东方红”系列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队海洋教育实践体验基地入选全国高校综合性教育实践体验基地,构建“海洋社区育人矩阵”。创新网络育人生态。构建学校官方新媒体矩阵,建立以学校各职能部门和院系官微为主的校园育人联合体,共同打造有时代热度、人文温度、思想深度、情感厚度的立体化网络育人阵地。通过建优海味“内容池”、建好平台“代言人”,持续生产有“知”有“味”的海洋意识宣传教育作品,着力构建“有核心、无边界”的网络思政育人格局,筑牢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思想根基。创新心理育人体系。将“全员育心、全心育人”理念贯穿心理育人全过程,构建家校医社协同心理育人模式,自主设计研发“心理健康管理平台”,建立完善综合感知系统,形成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创新社区育人阵地。以“党建引领,思政浸入,贯通培养,一站服务”为基本思路建设社区育人共同体。建设 61 个党员工作站,101 支党员先锋服务队,实施“‘知行’学生社区党员引领计划”,领导干部常态化深入社区,辅导员入驻学生社区,专任教师在学生社区担任学业导师,组建社区朋辈育人团队,建设“港湾”学生社区服务中心。学校入选 2025 年度全国高校示范“一站式”学生社区。

(本文原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