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初,一部中国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 在全球影史票房中闯入前5名。 这不仅是打破好莱坞统治地位的一个里程碑,而且还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力量。从“三岁小儿”到“百亿影帝”,这部演绎神话也创造神话的中国动画电影, 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呢?
震撼的画面源自精良的制作。 眼前是震撼影像,背后是科技创新。 虚空裂口、妖兽涌出,妖兽身后的万条锁链是剧情成立的关键。 特效团队让妖兽动作绑定物理引擎, 每条锁链都独立运算,开发出“动态美感”算法,用技术创新“啃下硬骨头”,最终才实现导演要求的视觉效果。 电影业是文化产业,更是高科技产业。 3D 建模、粒子特效、动态捕捉……哪吒的一杆长枪,不仅刺穿多年来好莱坞垄断的全球票房铁门,更补足了中国电影工业握指成拳、向新而行的精气神。 片尾,参与制作的 138 家中国动画公司的名字闪烁银幕。 那些原本寄希望于国际团队制作的重点镜头,皆由他们悉心打磨。 文化筑基、创新赋能、科技领跑,让特效画面对了 “味道”, 为中国电影产业拓宽了“跑道”。
传统文化形象惊喜不断。 看点是“传承”,看头在“新生”。 三维动画复现“山河社稷图”,八卦阵让《周易》哲学可视化,青铜饕餮纹、汉代漆器色化为视觉特效,中医药购物单……观众走进影院, 在光影流动中与民族传统文化撞了个满怀,升腾起血脉为经、文化作纬的共同情感。 守正并非守旧。 电影创造出有别于传统的“一头六臂”哪吒新形象,导演的解答颇具“现实主义”:“多余的两个头好像并没有什么作用,难道在一旁喊加油吗?”形象不刻板,变化含考量。新编又何须拘泥?坚持守正创新,静候惊喜生花。 哪吒“魔童降世”,“黑悟空”横空出世,“唐宫夜宴”舞动网端……如今,越来越多“古老的”正在成为“新生的”。 越来越多“新生的”也日渐变为“经典的”,持续充盈着文化宝库。 我们的文化在循环往复中绵延不绝、在螺旋而上中生生不息,一份踏实感油然而生。
细腻感情触动你心中的柔软。 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不论是哪吒的爹娘,还是龙王敖光,还是申公豹的父亲, 他们都真心地爱着自己的孩子,只是各自表达的方式不同。 哪吒去昆仑山学艺的时候,殷夫人一边跑一边叮咛:“你脾气大,遇事要冷静。 爹娘不在身边,你要学会照顾自己! ”儿行千里母担忧,说出了多少父母的心声。 在炼丹炉里,殷夫人哪怕会被尖刺扎得遍体鳞伤,也要给孩子一个拥抱:“最后了,娘只想再抱抱你,娘不能陪伴你长大了,今后的路你要自己走。 ”这就是父母,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万丈深渊,为了孩子也义无反顾。 当敖丙心怀愧疚地说:“对不起,父亲,我没有完成龙族的使命。 ”敖光沉稳、厚重地接住儿子,说:“我只要你好好活着。 ”作为父亲,他期待孩子光宗耀祖,有出息,可是“好好活着”是第一位,他爱的是儿子,这种爱是无条件的,不带任何附加值。 申公豹的父亲申正道一直培养孩子出人投地, 一心渴望成仙摆脱妖族低人一等的身份, 他期待孩子功成名就, 但更希望孩子能成为好人,他知道出身无法决定命运,内心的善良和努力却是打开成功的钥匙, 他的教育多么有正能量! 他们只是想用自己的经验为孩子谋个幸福而已,或许并不完美,好在哪吒在陪伴中学会了责任,敖丙仍然是人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申公豹哪怕遭遇不公仍然记住了“行心中大义”。 这就是父母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不屈服于命运,将励志进行到底。 “我命由我不由天”是观众内心压抑已久的情感宣泄。它不仅仅是一句台词, 更是一种精神, 一种对命运的抗争,一种对自我的坚守。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感到无力,会觉得自己被命运的巨轮碾压,无法掌控自己的人生。 然而, 哪吒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们, 命运并非不可改变, 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打破那些看似不可逾越的障碍。
小小身躯,悠悠文脉。 当一部国产剧或一部国产电影背后, 有着强大的传统文化作为支撑,东方美学才能在新时代散发出更闪耀的光芒。 期待更多“魔童”现世,“闹” 出文化 新气象,“搅” 动发展 新浪潮。
(部分内容参照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