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4月10日,云南省农业机械化推广站在红河州蒙自市举办2025年丘陵山区农机化技术培训班暨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械化育插秧现场演示活动。在这场聚焦农业科技升级的活动中,保山学院工程技术学院“高原现代农林业装备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与保山市农业机械化推广站凭借关键技术支撑,成为保障高原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
当日上午,来自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处室、省农技推广总站、昆明理工大学现代农业工程学院、云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以及各州(市)农机系统的近70位负责人和技术骨干齐聚红河州开远市稻香米业基地,共同见证了保山学院银龄教师、工程中心宋建农教授主持的水稻大钵体毯状苗与常规毯状苗的插秧比对实验。宋建农教授针对技术难点进行细致讲解,深入剖析大钵体毯状苗育插秧技术的优势,现场解答参会人员的疑问,让大家对这项技术有了直观且深刻的认识。
在下午的培训讲座环节,宋建农教授以“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为主题,从“五良”集成理念展开,强调在良种广泛应用的基础上,良田、良机、良法、良制对于实现高原水稻大面积均衡增产的关键作用,为水稻高产高效种植提供了科学指引。与此同时,保山学院银龄教师高振江教授带来“基于智能化品质调控的果蔬精准干燥技术与装备研发”培训,从我国果蔬等农产品干制产业的机遇与挑战切入,详细介绍干燥技术现状,剖析云南特色农产品面临的问题,并分享团队研发的智能化果蔬精准干燥技术及装备,引发参会人员的热烈讨论,为后续工作开拓了新思路。
下一步,宋建农教授团队将依据地域温度差异,陆续在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和腾冲市、红河州开远市和蒙自市、德宏州芒市和瑞丽市、西双版纳州勐海县等地开展技术指导与跟踪服务,为每个市(区)服务不少于100亩,全力推动水稻大钵体毯状苗育插秧全程机械化技术落地生根。
“我们将积极总结此次推广经验,精心编制高原水稻全程机械化高产技术培训资料,计划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广,让技术惠及更多地区,为保障高原粮仓安全稳定贡献力量。”工程技术学院副院长、工程中心负责人刘建军说。
据悉,“水稻大钵体毯状苗育插秧技术”由宋建农教授主持研发,作为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重要成果,2021年被列为农业农村部十大技术推广项目,2024年在保山开展试点。经农业部专家测定,采用该技术种植的水稻每亩增产13.5%。凭借显著成效,2025年,该技术成为云南省主推的六项农机推广技术之一。该技术创新采用“政府搭台、校地协同、产学研攻关”模式,聚焦单产提升难题,为全省粮食产能提升树立了典范。
(工程技术学院 刘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