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西南油气田新闻中心 - 四川石油报

川港公司技能人才成长路线图愈发清晰

“人人皆可成才”理念深入人心

2025-05-24     浏览(24)     (0)

“工程就快完工了,蒋师傅,您先喝口水休息一下。”5月19日,中油南充燃气有限责任公司实训基地改造工程现场,川港公司特级技师蒋成果一手拿着设计图纸,一手拿着项目清单,正仔细检查每一个施工细节。一想到这个实训基地不久后将成为青年员工磨炼技能的新舞台,他越发干劲十足。

高技能操作人才是川港公司向上向新向好发展的核心动力源泉。一直以来,川港公司大力实施人才强企工程,创新完善“生聚理用”人才发展机制,积极构建多元化、全方位的高技能人才成长平台,打造这个融合输气、油气管道保护、安全管理、客服计量及自控运维五大核心领域的教学平台便是其中一项创新举措。

以质蓄能 打造高质量人才队伍

一年打基础、二年上台阶、三年见成效……川港公司以建设工匠型操作人才队伍为目标,从顶层设计不断优化技能人才的成长环境和上升路径。全员素质三年提升工作、种子选手成长计划、职业技能竞赛等一系列有力举措陆续落地,“川港学堂+夜校”成为新的交流成长平台。

“我们从高级工中挑选出一批具备参评技师潜力的种子选手,一对一量身定制系统化、专业化、个性化的培训方案,构建起层次分明、衔接紧密的人才梯队,实现高技能人才的持续进阶与有序传承。”该公司副总经济师、人力资源部(党委组织部)主任何人可介绍。

培育高技能人才关键在于健全技能人才成长评价体系。川港公司扭住人才评价“牛鼻子”,巧妙融合定量考核与定性评价,建立“川港公司+基层单位+班组”三级考核模式,力求全方位打通高技能人才的选拔晋升之路。同时,健全以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为核心的薪酬结构体系和激励机制,让多劳者多得、技高者高薪。

2024年,1名高级技师凭借深厚技术沉淀和突出贡献获评川港公司特级技师,5名高级工晋升为技师,高技能人才“蓄水池”实现扩容增量。

以技提能 搭建多层次培养载体

所谓高技能人才,既“高”在专业教学打下的扎实基础,又“高”在实践积累掌握的高超本领,加快关键岗位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传承是关键。

“公司为年轻操服人员搭建了良好的学习成长平台,他们很快就能独当一面了。”蒋成果是新老传承、师带徒的典范,他说,成为高技能人才没有捷径可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他的培养下,1名徒弟获评高级技师,5名徒弟顺利从高级工成长为技师,1名高级工获得“西南油气田公司十佳班组长”殊荣。

川港公司秉持因势而教、按需施培、为用而训的原则,通过“老带新”建立“一对一”“多对一”结对帮扶制度,实现师徒双方的“双向奔赴”,关键岗位、技术技能人才实现由“工”到“匠”的转变。

该公司紧密贴合重点业务领域的技能提升需求,引入“以赛促训、以赛代评”模式,定期开展技能培训、岗位练兵、技能大赛等活动,为年轻小将们“破圈出道”创造机会。2018年以来,已连续举办3届输气工、油气管道保护工职业技能竞赛,197名一线操作员工在各项技能竞赛中大展身手。

以技立业 培育高品质技能生态

“作为技术骨干,我们最大的价值就是在岗位中发挥自身专业领域的服务支撑作用。”有着近30年管道保护工作经验的技师唐明志,无论是在技能攻关、技术革新,还是在项目决策及实施过程中,始终秉持深钻细研、执着追求的态度,在生产现场发挥着“定海神针”的作用。

唐明志是无数活跃在生产一线和创新前沿技能人才的一个缩影。2024年,川港公司选送2名高技能人才参加技能认定考评员培训、1名高技能人才参与编制西南油气田公司竞赛理论拓展题、2人参与“广安新桥工业园第二气源管道建设分控大修”“新恒线输气管道安全隐患治理项目”“新桥末站气源管道及场站改造工程”等重点工程改造项目、1人参与西南油气田公司“五一巾帼创新工作室”考评。

与此同时,“城市隔离层建筑外墙燃气管道快速组对器”等4项发明专利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4篇学术论文在重要期刊发表。这正是以高技能人才赋能新质生产力、打开创新发展空间的有力实践。

人才之林枝繁叶茂。如今,川港公司技能人才成长路线图愈发清晰,“人人皆可成才”的理念深入人心,从技能成才到人才强企,这条高质量发展之路渐行渐宽。

(余雨桐 张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