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 -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报》

任城碎影

作者:24  级  环境设计专业  谢子若    
2025-05-27     浏览(25)     (0)

文章描述了作者童年时期在浣笔泉路的老槐树下的生活,回忆了夏夜、秋天的梧桐、放学路上的糖炒栗子、冰柜里的汽水等场景,以及冬夜的雪地嬉戏和除夕夜的烟花。作者在太白路天桥俯瞰时,发现记忆并未消失,而是化作微尘,留在任城的每个角落。

浣笔泉路的老槐树又开花了。我站在五层楼高的阳台上,望见那些细碎白花簌簌飘过新修的玻璃幕墙,忽然想起童年时总在槐香里奔跑的自己。那时的天空被梧桐枝叶剪成碎金,自行车的铃铛声与蝉鸣织成网,网住了整座任城。

在我小时候红砖楼还蹲在浣笔泉西巷,门洞里藏着我的秘密基地。二楼邻居奶奶晒的萝卜干永远像风铃般垂着,楼下修车铺的油污早把水泥地染成泼墨山水。最难忘夏夜,整条街的人把竹床搬到巷口,塑料扇扑棱棱惊起月光。邻居们分食着浸在水桶里的西瓜,西瓜籽粘在水泥地上的样子,像撒落的星星。

那时街角的公用电话亭是我们的藏宝阁。铁皮盒子被晒得发烫,我们几个“小妮儿”挤在里面,用粉笔在玻璃上画满歪扭的太阳花。电话亭对面是张叔的烧烤摊,暮色初合时,炭火便睁开橙红的眼睛。肉串在铁网上滋滋冒油,腾起的烟霭裹着孜然香,把整个黄昏都腌入味了。我们攥着五毛钱硬币排队买炸火腿肠,油星溅在花裙子上,像开出一串小烟花。

竹竿巷的秋天总落满梧桐手掌。放学路上,书包在屁股后头一颠一颠,帆布鞋踩碎落叶的脆响里裹着糖炒栗子的焦香。街口杂货店的老式冰柜咕噜作响,玻璃瓶汽水启开的瞬间,气泡争先恐后讲述夏天的故事。我们蹲在青石板上玩跳房子,粉笔画的格子渐渐被暮色洇湿,直到谁家妈妈推开木格窗喊“回家吃饭喽”,声音撞在灰瓦白墙上,溅起层层回音。

最妙是落雪的冬夜。路灯裹着毛茸茸的光晕,我们裹成棉球在雪地里印天使。隔壁院墙探出的腊梅把寒气都染香了。记得有年除夕,整条巷子的小孩举着烟花棒奔跑,火星落在新棉袄上,烧出的小洞成了永远的勋章。

每次经过太白路,总在等红灯时摇下车窗。万达广场的玻璃幕墙上偶尔会闪过旧水塔的残影,新栽的银杏叶沙沙响着二十年前的灶糖歌谣。如今站在太白路天桥俯瞰,霓虹像流淌的星河漫过万达广场。那些陪我疯跑的伙伴散落在各个写字楼,烧烤摊搬进了明亮的店铺,梧桐树影里再寻不见跳皮筋的姑娘。但每当我走过老运河石桥,总能听见二十年前的嬉笑从水纹里漾出来———原来记忆不曾消失,它们只是化作微尘,落在任城的每个褶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