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师大聚愿景,愿此华章续且颂。117年前,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正式开学,我校学脉由此发源。从两级师范学堂到省立一师,再到联中、联师、省立杭州师范学校,从最初的杭州贡院到丽水碧湖,南山从路到文二街……在那段动荡的岁月里,学校几经迁址,却始终高举进步思想的火种,成为浙江最早传播民主与科学精神的高地。1978年,在杭州师范学校的基础上,杭州师范学院应运而生。2007年,学校正式更名为杭州师范大学,开启了崭新的发展历程。
春风化雨,润泽杏坛。学校的每一步发展都凝聚着广大校友的赤诚之心,校友对母校的深情与母校的培育之恩相互交织,校友们的杰出成就与母校的辉煌底蕴相得益彰。往事依依,春风时雨逾百年;今我来兮,万千学子忆钱塘。这份双向奔赴,让“杭师大人”四个字成为我们与世界对话时最温暖的文化印记,熠熠生辉。它在国际讲坛上化作掷地有声的学术论辩,于公益现场凝成滚烫的志愿誓言;它是师者案头的终身教育契约,也是学子心底的“钱塘潮”精神图腾。
李智,2017届生态学专业校友
现任西藏自治区亚东县人社局党组书记,参加工作八年,在乡村基层一线服务5年,荣获“全国基层就业卓越奖学金”
时光飞逝,回首在杭师大研究生三年求学时光,是我人生中熠熠生辉的一段旅程。学校浓厚的学术氛围和丰富的资源为我成长提供了沃土。母校严谨治学、勇于探索的精神照亮我前行之路,使我不仅收获知识,更学会思考与面对困难。毕业后,我响应国家号召,投身西藏基层工作。八年来,从驻村队长到县人社局党组书记,这一路走来,离不开母校赋予我的知识、勇气与信念。
值此母校117周年校庆之际,感恩母校培育,使我有能力扎根边疆、贡献力量。愿母校蓬勃发展,师长安康,更多学子勇敢追梦,书写青春华章!
方淳,1995届生物教育专业校友
杭州市第十四中学正高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曾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作为生物教育专业毕业生,我的教育火种在此点燃。犹记大三那年,在导师指引下真正叩开生命科学之门:实验室里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野外实习时蕨类标本的孢子排列,连同制作叶脉书签时流动的树影天光,共同编织成我认知生命的经纬网。那些与同窗探讨达尔文进化论的深夜,那些为设计生物教具反复打磨的周末,早已将“勤慎诚恕”的基因镌刻进职业血脉。
值此母校117周年华诞,特别致敬那些用粉笔勾勒生命奥秘的师长。愿这座孕育过无数教育火种的殿堂,继续以创新之姿培育兼具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的明日之师。作为永远的生物教育人,我愿以毕生践行母校教诲:让每个年轻生命都能在教育中听见自己拔节生长的声音。
陈马多里,1986届法律专业校友
现任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机关党组成员、法工委主任,一级巡视员
作为1986届毕业生,我的青春与改革开放初期的法治建设浪潮同频共振。彼时校园虽无多媒体教学设备,基础设施远逊今日,但老师们在简朴课堂中筑起的精神丰碑,让我毕生铭记———他们不仅传授法学理论,更以言传身教培塑法治信仰,这些精神火种照亮了我近四十载的职业征程。
回望求学历程,晨读时法条背诵的灯火、模拟法庭的思辨交锋,这些淬炼专业根基的珍贵记忆,恰是杭师大法治人才培养传统的生动缩影。值此校庆之际,惟愿这座培育法治种子的精神殿堂永立时代潮头,在传承与创新中续写育人华章。那些曾在简陋教室萌芽的理想,那些被法治信仰点亮的青春,将永远是我们与母校血脉相连的印记。
陈江,2010届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校友
澳门易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澳美文化全球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侨联委员,浙江省青联委员,澳门归侨总会副理事长
在母校117周年校庆之际,作为校友满怀感恩。十九年前,勤慎诚恕、博雅精进”的校训如灯塔般指引我踏上文化传播之路。母校赋予的不仅是知识,更是知行合一的勇气,让我懂得文化传播的根基在生活,生命力在创新。秉承母校滋养的人文精神,我在多元文化交融的澳门创立传媒公司,获得的成果既依托母校传媒策划、文化管理的专业积淀,更践行着“以文化人”的使命传承。
母校是梦想的起点,亦是永恒的精神原乡。值此华诞,希望母校培育更多兼具文化自信与国际视野的新时代使者。愿与全球校友同心聚力,以文化为舟楫,让世界听见更动人的中国故事!
沈醒杭,1992届妇产科专业校友
现任杭州市中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曾获中国医师奖、浙江省道德模范
每当我站在手术台前,面对患者或奔波于义诊路上,总会想起母校这片孕育我医学梦想的沃土,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塑造了我作为医者的专业素养与人格修养。
在德育方面,医者仁心”深植我心。从入学第一课向“大体老师”鞠躬,到临床实习时温暖病人双手的教导,这些细节让我始终坚守人文关怀。医术以德行为基,这是母校给予我的第一课。在智育方面,母校严谨求实的学风让我终身受益。母校重视体育教育,特色的排球训练增强了我的体魄。正是这强健体魄,让我能连续奋战十余小时抢救病人,应对妇产科高强度工作。
在这个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我更加感激母校给予的完整医者教育———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好医生,既要医术精湛,更要心中有光。
杨一青,1960届普师专业校友
杭州学军小学荣誉校长,曾任学军小学校长、党总支书记,获浙江省功勋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等,并被授予人民教师奖章
1957年我考入杭州师范学校(现文二街省团校对面),三年求学期间,实践课程贯穿始终。课余时间,我们参与文艺、美术、农场劳动等多样化社团活动,班级排演的《黄河大合唱》气势恢宏,成为毕生难忘的精神印记。通过附小教育见习,我们早早接触教学实践,从备课到授课系统掌握小学教育技能。
这些经历塑造了我全面的能力:艺术素养提升审美感知,劳动锻炼培养坚韧品格,组织活动积累沟通经验,为日后从教奠定坚实基础。值此母校117周年校庆,感念培育之恩,愿母校薪火永续,桃李芬芳!
麻培均,2004届护理专业校友
现任杭州市儿童福利院工会主席、浙江省儿童福利协会秘书长,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民政系统劳动模范
杭师大实验室的灯光,照亮了我护理生涯的起点。2001年秋,文一路校区的桂香里,解剖课上“慎终如始”的叮嘱,让我在福尔马林气息中读懂生命重量。见习时福利院女孩紧攥衣角的温度,保温箱内倔强的心跳,将“以爱护佑生命”刻入心底。
2023年,当我手擎亚运火炬奔跑时,手中跃动的火焰与记忆中母校实验室的灯光交相辉映。这束光曾照亮课本与穿刺成功的喜悦,如今透过我们掌心,温暖更多残缺却坚韧的生命。值此校庆,愿每位学子铭记:当以仁心为灯,既追光,亦成光。那些被爱点亮的轨迹中,永远跃动着杭师大的精神薪火。
金家虹,1988届刺绣设计专业校友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刺绣艺术大师、正高级工艺美术师
母校为如白纸般的我展开绮丽画卷。师长执笔示范时的谆谆教诲,同窗挥毫泼墨间的灵感迸发,共同构筑起我认知世界的全新维度。在这里,油彩的斑驳与丝线的经纬编织成艺术密码,素描的线条与水墨的氤氲教会我:画笔不仅是工具,更是丈量生命厚度的标尺;画布不单是载体,更是与世界对话的窗口。
值此母校百十七载华诞,回望来时路上被艺术点亮的轨迹,愈加感念这份懵懂岁月里的珍贵馈赠。愿这座承载无数学子梦想的殿堂,永葆探索真美的赤子之心,在传承与创新中培育更多怀抱理想的追光者,让艺术之树岁岁绽新枝,年年结硕果。
朱松龄,1957届普师专业校友
原杭州市天长小学等校教师,曾任杭州市上城区少年宫主任,杭州市文联副主席、党组成员
1957年夏,五七三班毕业之际编印了纪念册《三年》,记录师范生活点滴,作为独特礼物献给母校。2017年冬,毕业六十周年纪念会上,同学们提议制作多媒体纪念册《六十年》,历时三载,以U盘形式收录文章、照片、音频与视频,全景展现人生历程。大家感慨道:母校赋予我们两件法宝———‘金饭碗’立身之德与‘铁饭碗’授业之能,此生受用无穷。”
五七三班始终践行“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誓言,全班逾半数深耕教育领域。正如同学所言:咱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值母校117周年华诞,谨以《六十年》纪念册上的话再次送给母校:愿母校桃李芬芳满天下,再续育人新篇章!
边兰淇 赵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