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2 年六七月间,在摩泽尔河畔的小城特里尔,一位前额宽阔的青年连日来伏案疾书。彼时的欧洲大陆刚刚经历德国古典哲学的繁盛,思想文化十分活跃。
只见青年眉头紧锁,文字从笔端涓涓流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因此,必然会出现这样的时代:那时哲学不仅在内部通过自己的内容,而且在外部通过自己的表现,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青年名叫卡尔·马克思。当时间的轴线来到近两个世纪后的今天,他对哲学价值的高扬,对哲学与时代关系的深刻洞察,依然广受世人称颂。
人类思想文化殿堂群星闪耀,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光焰璀璨。对于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而言,2016年5月17日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这天,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突出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为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指明了方向。
九年弹指一挥间。过去的九年,在中华民族复兴逐梦的征程上并不算长,但这个古老民族拓界精神疆土的脚步已然跨越山海。作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我校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上当先锋、立潮头,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到学校考察调研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实施了一系列重点工程和专项行动,取得许多原创性、高质量、标志性学术成果,用大学之道给出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生动解答。
诚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所言:“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当前,中国式现代化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有力推进,火热的社会变革和实践创新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开辟了广阔空间。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我校使命在肩,自当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走在前列,用人大声音壮大中国声音,用人大学术丰富中国理论,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
党的创新理论集中体现着哲学社会科学的智识成果,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应将各领域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放在整个科学体系中来认识和把握,把原理性成果转化为知识话语和研究范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创新性的思想内容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我们要注重挖掘其内在的理论机制和逻辑框架,从道理学理哲理维度加强研究阐释,推动学科、学术和话语创新。
无论是遵循学科发展内在规律,还是适应科技的快速进步,抑或应对全球教育范式转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调整势在必行。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围绕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优化学科布局,重构课程内容,推进“五新学科”建设,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融合发展。持续加强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做大做强学科高原,打造更多学科高峰,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哲学社会科学优势学科。
人类历史上凡是影响深远的文明,都有其独特的知识体系。只有把具有原创性、标识性概念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构起来,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这就要求我们既立足中国国情、关注发展现实,从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探寻中国之理,又善于挖掘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资源,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建构中国之理。
与我国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相比,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学科内涵发展、学术创新能力等方面还存在差距。这个差距说到底是人才的差距。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亟需培养造就大量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应进一步完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交叉培养、本研贯通培养,推进评价改革,把学校打造成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领域的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让我们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人类思想文化殿堂刻写更多、更为闪亮的中国名字,为中华民族从精神上富起来、强起来作出人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