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安徽理工大学 - 《安徽理工大学报》

打好辅导员精准考核“组合拳”

作者:周文辉    
2025-05-20     浏览(38)     (0)

文章阐述了加强和改进辅导员考核的必要性和意义,指出要加强通用开源大模型部署和运用,利用好沉睡的考核数据,推动辅导员精准考核和评价改革,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锻造思政工作铁军。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事关教育强国成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紧扣建设教育强国目标,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高校辅导员制度是我们党思想政治工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辅导员是学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服务学生直接,联系师生密切。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深化新时代辅导员评价改革,围绕“三个精准”,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辅导员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不断提高辅导员职业生涯全周期培养的契合度、颗粒度、精准度,夯实学校思政育人的组织基础。

靶向明确,确保考核标准精准。坚持系统观念,根据辅导员工作特点,将辅导员考核从教职工考核中剥离,单独实施。将立德树人作为考核根本遵循,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成效作为重要依据,对照辅导员工作职责和职业能力标准,强化综合评价,提出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学风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奖助等关键指标,构建面向辅导员履职全过程的纵向评价和职业能力要求全要素的横向评价体系。坚持分类考核。根据辅导员育人规律和阶段性工作重心转移特征,按照毕业班和非毕业班等类别开展评价,毕业班辅导员在非毕业班辅导员考核标准基础上,增加就业率、升学率、征兵工作等考核维度,减少查听课等计分权重,让考核有的放矢。加强道德实践、情感付出等隐性工作考核,既“考事”,又“考人”,既看“结果”,也兼顾“过程”,既关注“正面清单”,也注重“负面清单”事项出现背后深层次的问题及倾向,深入考察师德师风等,稳慎设置和严格执行“一票否决”事项,全面反映工作状态。坚持动态调整。建立辅导员考核工作复盘机制,每年根据上年度考核复盘,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优化调整考核内容和各指标赋分权重,引导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走深走实。

数字赋能,确保考核过程精准。打造智慧校园 “一张网”。加强校园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统一数据架构和技术标准。集成重大应用场景,打造 “教管服”一体化智慧思政平台,全维度收集辅导员和学生在校日常学习、工作、生活等信息,进行数据统计和建模分析,精准描绘 “辅导员画像”。打通数据资源 “一条链”。全域整合教学、后勤、就业、社团等内部治理环节数据信息,实时抓取辅导员查听课、谈心谈话、下沉宿舍等行为数据和学生出勤率、不及格率、日常消费等数据,全域构建辅导员工作完整数据链,增强考核科学性和实效性。突出学院主体责任,完善学生、学院、学校三级评价机制,深化全方位评价考核。打破过度留痕 “一堵墙”。综合运用人脸识别、通讯定位等技术,提升宿舍楼宇智能门禁系统、一卡通系统等功能,加强考核数据监测采集能力,减少考核对象信息申报,着力避免形式主义,切实把辅导员从无谓事务中解脱出来,也引导辅导员“功夫下在平时”。

运用结果,确保动力激发精准。加强考核过程管理,过滤筛选学生行为数据和辅导员工作数据,加大数据资源采集、加工、交换、使用力度,形成辅导员工作 “电子日志”,实时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学风建设、心理帮扶等情况,按月度公布工作业绩,及时对 “偏轨”辅导员进行预警、对整体工作绩效处于末位的学院进行提醒。加强考核结果使用。把考核结果作为辅导员评奖评优、职称评聘、职务晋升重要依据,将考核结果与辅导员岗位津贴挂钩、分档发放,同时,对考核排名后三位的辅导员进行约谈,对不胜任岗位的辅导员进行调整,倒逼干事创业,全面提振辅导员队伍精气神,锻造 “心中有学生、心中有老师、心中有学校”的思政工作铁军,涌现全国 “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 “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获得者、 “安徽省最美高校辅导员” “安徽省高校优秀辅导员”等典型。

建设教育强国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教育擘画的宏伟蓝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一个本质特征就是拥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这需要建设与强大的思政引领力相匹配的辅导员队伍和辅导员工作制度。当前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辅导员考核,不在于指标的零敲碎打的优化调整,而在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的赋能加持。一是推动通用开源大模型部署和运用。今年以来,Deepseek等开源人工智能扑面而来,其通用、开源特征极大降低了学校使用成本,为评价治理场景和人工智能融合提供了平台。利用好线上模型,开展模型本地化部署、推动二次开发,将为辅导员精准考核和评价改革注入新的动能。二是加强沉睡的考核数据利用。数据也是生产要素,长期以来学校有很多的场景积累了大量数据,但这些数据大部分是低维、低效数据,对现实管理和评价没有产生直接联系和价值。未来辅导员评价改革的关键,是将辅导员、学生日常工作学习信息数据、行为信息数据等低维数据转化为高维数据加以利用,让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更加有的放矢,实现与时俱进的格局性变化和系统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