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美学,在各国的称呼不一,如美学牙医学、美学牙科、美容牙科学、微笑牙科,日本为齿科审美学,中国为口腔医学美学/口腔美学,在国际正式场合,统一称之为“美学牙医学(Aestheticdentistry)”。
美学牙医学起源于美国牙医CharlesL.Pincus于1928年创立的“好莱坞牙医学”,其为电影明星增进牙齿美观,或满足角色需要而改变牙齿的形态、颜色和排列。在与电影界的合作中,Pincus发现了许多牙科美学原理和颜面美学规律,为美学牙医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我国的口腔美学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一批思想活跃、敢于探索的口腔科医生在历史的舞台上,凭借天赋、勤奋和执着,为口腔美学学科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如今,美学已成为口腔医学各专业学术论坛上的高频词汇、重点科研课题和消费者特别关注的治疗项目。
本文以中国口腔美学中的“第一”之形式,对这门边缘学科的发展历史做一回顾和梳理,它记录了几代口腔人的破局性思维,从0到1的开创路程,也是一部浓缩了的中国口腔美学简史。
一、第一个开设《口腔审美学》课程的口腔医学院校1987年3月开始,安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系的孙少宣老师为学生举办了《美学与口腔医学》《口腔修复中的审美问题》《全口义齿的形式美规律》等系列讲座,竟然场场爆满,新概念萌芽,新名词诞生,叩开了口腔美学的大门。经过数年的选修课运转,1994年,经学校教务处批准,《口腔医学美学》正式列入教学计划,成为必修课,历经几代授课教师的更迭,教学方式不断创新,坚持授课长达38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实践证明,学生毕业后美学综合素质、科学创新意识、临床审美能力和操作技能均有很大提升。
二、第一篇口腔医学与美学相结合的学术论文1989年2月,口腔医学与美学相结合的学术论文“关于全口义齿的美”发表于《华西口腔医学杂志》第7卷第1期,作者孙少宣,审阅者是著名口腔医学家、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第六任院长陈安玉教授和著名美学家、安徽大学美学教研室主任岳介先教授,两位学界泰斗从不同角度对这篇学术论文把关,发表后在当时口腔界产生很大反响。
20世纪80年代,口腔美学处于萌芽阶段,口腔科医生对临床中美与审美问题及其重要性还不甚了解,对口腔美学的接受程度便可想而知了,甚至被误解为“拼盘式结合”“美学标签乱贴”。本文将美学中的形式美规律有机融入全口义齿的临床修复实践,体现了美学原理的应用价值,无疑给冷峻的口腔医学吹进了一缕春风,也为口腔医学与美学相互交融的学术研究起着启迪作用。
三、第一个提出“口腔医学美学”的概念及体系构想1989年4月16日,由医学界孙少宣和美学界郭因发起的我国首家省级(安徽)医学美学研究会成立暨第一次学术大会在合肥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学专家和美学家260余人出席。在这次大会上孙少宣率先提出了“口腔医学美学”的概念、体系结构、研究方向和方法、与邻近学科的关系等,初步搭建了口腔美学理论框架,拉开了口腔美学学术研究的序幕。
四、第一家省级口腔美学学术团体1989年4月17日,我国第一家省级口腔学术团体——安徽省医学会口腔美学学组在合肥成立,聘请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孙廉为顾问;选举安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系孙少宣为组长;安徽省立医院口腔科罗永祥和合肥市口腔医院陈德渊为副组长;学组成员来自全省各地、市级口腔医疗单位。学组的成立,搭建了学术交流的平台,让口腔美学的理论与实践走上了有组织、有目标的规范化发展道路。
五、第一家全国口腔美学学术团体1990年11月14日,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口腔美学学组在武汉成立,组长孙少宣;副组长郭天文、潘可风;成员王兴、王植三、任材年、田春融、东耀峻、张世采、张文清、杨彦昌、梁傥、蔡中。
三十多年来,学组在开展口腔美学学术活动、专业教材建设、新技术培训、对外交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学组组长历经八届更迭,薪火相传。第二至八届组长为孙少宣(连任)、潘可风、王光护、刘洪臣、樊聪、田卫东、王杭。
六、第一部口腔美学学术专著1992年,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孙廉在中华医学会口腔科分会继续教育培训教材基础上,主编了我国第一部口腔美学学术专著《美学与口腔医学美学》,全书19万字,从大美学-医学美学-口腔医学美学,层次分明地论述了这门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为系统研究口腔美学提供了独特的学术见解和创新思维。此后,孙少宣、施长溪、郭天文、潘可风等相关著作陆续出版,标志着口腔美学学科体系逐步形成和有序发展。
七、第一位走出国门交流口腔美学的专家1993年10月,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郭天文应邀访问日本大阪大学齿学部,并在日本齿科审美学会第六届学术大会上做了“中国口腔美学的兴起与发展”的学术报告,系统介绍了我国口腔美学形成的背景、学科定义、体系结构、研究方向及其成果、学术团体、组织机构等,受到日本同行的关注和认可。郭天文的日本之行,开启了我国学者走出国门交流口腔美学,唱响中国声音的先河。
八、第一次全国口腔美学学术大会1994年10月4~6日,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一次口腔美学与美容学术交流会在青岛召开,这是我国首次以“美学”为主题的口腔医学学术大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参会者400余人,在当时那个年代,可谓盛况空前。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邓典智和常委兼口腔美学组组长孙少宣担任大会主席。会议采用大会报告和分组讨论形式,让很多口腔人感觉像开了一扇窗户,看到了另一片天空。
《上海口腔医学》杂志1995年第4期以“从美学角度研讨口腔医学的盛会”为题报道了大会盛况。
九、第一期全国美容牙科技术培训班1995年,我国的口腔美学热持续升温,“健康、功能、审美”的理念被提上日程,随着口腔美容新技术和牙科新材料的不断涌现,中华医学会口腔美学学组在上海举办了全国第一期美容牙科技术培训班,原计划50名学员的办班规模,实到百余人,充分彰显了美容牙科的行业需求和发展前景。本期培训班由孙少宣、潘可风主持,授课教师还有彭庆星、蔡中、米乃元。
此后又在合肥、佛山、北京、兰州等地举办了七期全国培训班,让口腔美学的星星之火传遍中华大地,对推动这门新兴学科的深入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十、第一位口腔美学硕士及导师1996年,我国第一位口腔美学硕士研究生张文红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毕业,研究方向为口腔微笑美学,内容涉及微笑的生物学起源与哲学意义、微笑的形式审美、牙列构成、设计重建、临床微笑分析等,导师为潘可风、蔡中。
口腔美学研究生教育的起步,体现了口腔美学思想与人文情怀的学术导引,对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推动新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十一、第一次在我国召开的口腔美学国际会议1998年,由日本齿科色彩学会、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华医学会口腔美学学组联合举办的第一届国际口腔色彩学学术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日本、瑞士、美国、德国、新加坡、中国等20多个国家200余名代表出席。大会主席片山伊九右卫门;副主席夏善福、孙少宣;学术顾问郭天文、桥口绰德。会议就色彩的心理学影响、口腔色彩学基础理论、口腔软硬组织颜色及临床比色等问题进行广泛的讨论,德国代表介绍了世界最新的比色用产品。
十二、第一部美容医学专业大专教材2000年,我国的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整体学科发展进入快速期,许多医学院校创办三年制大专美容医学专业,其中美容牙科学是主干课程之一。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组织编写的系列教材由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孙少宣、郭天文担任《美容牙科学》主编,全书40万字,也是口腔美学领域教学用书的一次尝试,不少内容与构想尚处在探索之中,但解决了当时的教学急需。
十三、第一部美容医学专业本科教材2002年,随着美容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招生的院校越来越多,引起教育部和卫生部的重视,由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建设办公室牵头的《美容牙科学》本科教材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孙少宣为主编,郭天文副主编,王晓仪、陈扬熙、姚月玲、陈吉华等12位口腔界知名专家担任编委。该教材将国内外美学牙科的新知识、新技术融入到临床应用环节,具有可操作性特征,充分体现科学性、前瞻性。
十四、第一位荣获国际美学牙医学突出贡献奖的中国牙医2002年10月,国际美学牙医学联盟(IFED)召开的第三次美学牙医学世界大会暨国际美学牙医学突出贡献奖颁奖典礼在华盛顿市隆重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千余名牙医出席。安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孙少宣作为该奖项创设以来第一位获奖的中国学者赴美领奖。
十五、第一部口腔医学专业高职高专教材2003年,由潘可风主编的口腔医学专业高职高专教材《口腔医学美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高职高专是培养技术人才的学校,随着社会人群对牙齿审美需求的增强,口腔美学课程列为教材之一,以技能为核心,以服务临床为宗旨,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十六、第一家口腔美学研究机构2004年3月25日,安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美学研究所成立,其目标和宗旨是,完善口腔美学的体系结构,优化哲学思想的宏观指导;在微观方面,探讨美学原理及其规律在口腔各专业中的临床应用,提高口腔美学缺陷疾病的诊疗效果。
研究所成立后,在孙少宣、王海林、王元银三任所长的领导下,在口腔医学与美学的结合点上继续探索,加强对外交流,学术活跃度和国内外影响力不断提升。研究所分批聘请全国的校外客座研究员,其中美学界5人,医学美学界4人,口腔医学界39人,实践证明,作为具有独特视角的研究机构,具有“全国仅此一家”的学科优势,聘任客座研究员,对志同道合者共同编写教材和专著,对走出国门学习国外经验,也让世界了解中国,都是战略之举、长远之策、共赢之需。
十七、第一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美学专委会主任委员2015年9月25日,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美学专业委员会在上海成立,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谭建国当选为首任主任委员。这是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学术团体,许多中年骨干和青年才俊,在医学美学的召唤下,走上口腔美学研究之路。专委会每年召开一次大型学术年会,同时进行口腔审美病例展评和优秀病例巡讲活动。第二、三任主任委员为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徐欣和福建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陈江,候任主任委员为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黄翠。
十八、第一部口腔医学本科教材2023年8月3日,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口腔专业第九轮教材主编人会议在北京召开,《口腔医学美学》正式列入卫健委规划教材,成为口腔医学学科的一门专业,向实现口腔医学优质、系统、健全的教学体系迈进。该教材由谭建国、陈江主编,即将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40年的光阴弹指一挥间,一个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一”犹如一部浓缩了的中国口腔美学史,各位先驱从最初提出“口腔医学美学”概念,到成功搭建起口腔美学的理论大厦,再到将美学原理应用于临床实践,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口腔美学在绵延奔涌的医学长河中,宛如璀璨的星辰,温暖地辉映着滚滚涛波,激励着一代代口腔人向着医学审美的高度前行,为中国口腔医学的发展赓续着宏伟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