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持续升温的当下,聚焦地域文化与文明脉络梳理的著作不断涌现。其中,以生动故事讲述黄渤海文化廊道南段海洋文明成就的《山东文化体验廊道故事丛书》之《黄渤海历史文化故事(二)》(马树华主编,山东文艺出版社 2023 年版)宛如一把钥匙,打开了认识这片海域悠久历史与灿烂文明的大门。该书分五个篇章《古史钩沉》《海域焦点》《经济翘楚》《国际大港》《海生万象》,以七十八个故事为载体,多维度、深层次地探究了该区域自新石器时代以来的海洋文明发展,无论是对地域文化研究,还是对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
《古史钩沉》作为开篇之作,犹如在浩渺的历史烟云中探寻文明的火种。从海洋遗存出发,通过对古老遗迹的解读,读者仿佛能看到远古时期,先民们在这片海域之畔,以智慧和勇气开启与海洋的对话。海港的发展,见证了不同时代海上贸易的兴衰,从早期简陋的码头到逐渐繁荣的通商口岸,不仅是地理空间的拓展,更是经济与文化交流的延伸。海疆戍守与开发的故事,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齐吴琅琊海战,战船林立,硝烟弥漫,展现了这片海域在军事战略上的重要地位。卫所戍守海疆,士兵们不畏艰险,抵御外敌,捍卫着国家的海疆安全。从古老的祭祀仪式到独特的渔家习俗,都散发着浓郁的海洋气息。《海域焦点》围绕青岛崛起与山东问题展开。青岛的崛起,改变了黄渤海地区的城市格局,然而,这一过程充满了屈辱与磨难。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青岛成为列强争夺的焦点,德国、日本先后对其进行殖民统治,城市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民族的伤痛。但青岛人民从未屈服,他们发起了一系列抗争运动,为收回青岛主权而不懈努力。这一篇章不仅是青岛的成长史,更是近代中国在屈辱中抗争、在困境中探索的缩影,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国家主权与民族尊严的重要性。《经济翘楚》讲述了黄渤海文化廊道南段近代以来的经济成就。这片区域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成为山东半岛最具工商活力的地区。近代工商业的兴起,让这里焕发出勃勃生机,民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塑造了众多知名的民族品牌。从传统的渔盐产业到现代工业的崛起,从本土市场的开拓到国际市场的拓展,每一步都凝聚着当地人民的智慧和汗水,青岛和日照的企业和人民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民族担当,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了力量。
港口,作为黄渤海文化廊道的重要载体,在《国际大港》篇章中闪耀着光芒。青岛和日照的港口,依托国际化与现代化的设施、四通八达的航运与铁路网络,成为连接世界的重要枢纽。这里不仅是东北亚的航运中心,承担着繁忙的货物运输任务,更是国家海军基地,守护着国家的海洋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两城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发展港口航运。从最初的基础设施建设到如今的智能化运营,从沿海航线的开辟到远洋航线的拓展,港口的发展见证了中国海洋事业的腾飞。国际盛会的不断举办,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港口的实力与魅力。《海生万象》聚焦海洋科学故事,让读者领略到黄渤海文化廊道南段在海洋科技领域的卓越成就。这片区域汇聚了全国 50% 以上的海洋科学技术力量,是中国现代海洋事业的开拓者和引领者。一代代海洋科学家怀着对海洋的热爱和对国家的责任感,为海洋事业奉献终生。从最先进的科考船驶向大洋,逐浪南北极,到院士们在科研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再到建设者们为践行海洋强国建设迈向深蓝的壮举,每一个故事都令人热血沸腾。其中,中国海洋大学科学家们为实现海洋强国梦想而努力奋斗的故事更是激励着更多人投身于海洋科教事业,为国家的海洋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该书通过五个篇章的精彩叙述,全面展示了黄渤海文化廊道南段的海洋文明成就。它不仅是一部地域文化的故事读本,更是一部弘扬海洋文化、增强民族自信的佳作。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大背景下,该书的出版为地方文化资源的挖掘与传播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有助于推动海洋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海洋强国建设和海洋强省计划实施注入强大的文化动力。
(作者系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2022级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