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8点,耿金余已出现在扬州生态中学项目的施工现场。他弯腰检查屋面变形缝盖板压条是否严丝合缝,又蹲下敲击屋面光伏板的支架上残留的焊渣,听声辨位判断安装牢固度。这样的场景,是他33年建筑生涯的日常缩影。
从20岁拎着测绘仪踏入江苏华建的青涩学徒,到如今统筹26个重点项目的“救火队长”,53岁的耿金余用“抠细节”的执著,诠释着建筑人的匠心。
“每一毫米都关乎民生工程的口碑”在生态科技新城实验中学建设工程项目现场,耿金余的检查清单细致入微:教室吊顶的接缝误差必须控制在2毫米内,外装铝板阳角包边的胶缝需呈现均匀的曲线,就连临时设施的电线套管走向都要横平竖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学校是百年育人的地方,我们交出去的不仅是民生工程,更是江苏华建的品牌。”他说。
这种品质追求,源于他早年的历练。1992年入职后,耿金余辗转江苏华建深圳、北京、上海分公司,参与过超高层建筑、大型综合体等“硬骨头”项目。2017年回到扬州分公司时,他带回的不仅是技术,更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
“民生工程不像商业项目能‘藏拙’。在新中医院项目检查时,他发现施工单位计划先铺装停车场透水混凝土,再施工周边道路路基,可能导致重型机械进出压坏成品路面。“必须要调整为‘道路路基→停车场基层→道路面层→停车场面层’”的分段流水作业,预留机械通道。”这样的经验做法,如今已成为扬州分公司施工管理处的工作范式。
“救火队长”的破局智慧作为施工管理处负责人,耿金余带领7人团队承担着生产协调、分包商管理、售后维保等重任。部门墙上挂着的26个项目进度表,几乎每张都留有他的批注笔迹。“所有疑难杂症最终都会堆到耿总这儿,他就像本‘活体工程百科全书’。”年轻同事赵工感慨。
去年新中医院项目攻坚期,手术室净化区域施工与机电安装出现交叉冲突。耿金余连夜调出8年前参与的上海某医院图纸,提出“BIM模拟先行,管线分层预埋”的解决方案,硬是将工期抢回15天。扬州市景区新建高中项目是去年市委、市政府民生幸福工程,计划于2026年9月交付使用。耿金余常说:“学校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要场所,一定要严要求、高标准!”在景区高中项目中,他坚持以匠心雕琢品质、以廉心守住底线、以同心汇聚合力,确保最终交付的不仅是一座现代化校园,更是一所让学生开心、家长安心、教师舒心、社会放心的示范高中。
“问题越复杂,越要回归本质。”耿金余的办公桌上常年摆着三样工具:卷尺、激光水平仪和一本泛黄的《施工禁忌手册》。“技术会迭代,但精益求精的匠心永远不会过时。”
薪火相传的“老匠人”“我当年全靠师傅手把手教看图纸,现在也得把年轻人‘扶上马’。”面对部门里老中青三代组成的团队,耿金余尤其关注新生代培养。前年年底刚入职的00后小沙记得,第一次独立编制施工方案时,耿金余改了11稿,连标点符号都不放过,但每次修改后总会加一句“比上次有进步”。在老耿的谆谆教导下,小沙还考上了扬州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研究生。
“技术会迭代,但匠心永不褪色。”他独创的“三带法”在扬州分公司颇有名气:带小年轻下工地认材料、带参加技术交底会、带处理投诉维保。“现在年轻人学历高,缺的是现场手感。比如吊顶平整度,光看数据不行,得用手摸,用眼睛瞄。”
傍晚6点,耿金余仍在景区高中工地会议室布置次日重要工作。落日余晖酒在仿古屋檐,他的安全帽檐已然被汗水浸湿,鬓边白发熠熠生辉。“我这辈子就干了两件事:把工程做好,把队伍带好。”
当被问及五一劳动节的感悟时,他拍了拍沾满灰尘的工作服:“老百姓每天走过的楼梯、坐过的教室里,都有我们劳动的汗水,也是我们劳动的勋章。”在江苏华建“匠心筑城”的篇章里,耿金余这样的劳动者,正用毫厘之间的坚守,书写着城市建设的温度与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