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河南工业大学 - 《河南工业大学报》

慢慢读懂你

作者:□  国际教育学院  彭文琼    
2025-05-15     浏览(97)     (1)

文章描述了作者与母亲之间的独特关系,通过辣椒炒肉等美食作为家庭润滑剂,化解矛盾,母亲勤劳质朴,心中有光,滋养着作者的精神,帮助她读懂人生。作者与母亲离别时,感受到母亲的爱从未离开。

“如果世界上有什么奇迹,那一定是尽力理解某个人。 ”我想我是幸运的。

柴米油盐人间至味

辣椒炒肉于我而言总是有些不一样的意味。 幼时的撒泼,青春的肆意, 或是现在因渴望自由的焦躁, 都使得我与母亲产生了诸多摩擦。 往往在几句争论之后,我都会变成一个赌气的孩子, 用沉默来博取母亲的妥协,这时,母亲也会选择沉默。

矛盾在沉默的时间静止,厨房正酝酿着一场味觉盛宴。本着唇齿间产生的摩擦自然也消磨在唇齿的原则,家庭风波都会终止于一顿美食。每次与母亲发生矛盾之后, 家里餐桌上总会出现一道辣椒炒肉,这是我们家庭生活的润滑剂。

辣椒鲜香,鲜肉嫩滑,盛上一碗米饭,拌入油润的汤汁,一口下去, 青椒的辣混合着肉的鲜在舌尖蔓延至鼻息。 这不仅是口腹之欲的满足,更是一种身心的舒畅,是连接我与母亲的桥梁, 预示着无声战争的停歇, 将一切烽烟归于宁静。 母亲端上桌的辣椒炒肉是她向我走来的第一步, 而饭后我默契地走向厨房洗碗则是与她相向而行,每当这时,我们的争吵都会以一碗辣椒炒肉而重归于好。 其中的奥秘不是在于菜的魔力,而在于做菜的母亲,她会努力读懂我的少年心事, 我会在脑海中想着她的辛苦付出, 年龄的鸿沟无法跨越, 但是母亲与女儿的身份又会使我们在读懂彼此后一次次拥抱。

我在一碗人间烟火中读懂了母亲的为难,在诉尽衷肠后也发现了自己的年少心性。 家中灶台上的柴米油盐是永远也品不腻的人间浪漫, 里面藏着的不仅仅是美味的钥匙,更多的是家庭的故事。爱惜每一粒的滋味,细品这藏匿于一荤一素中的浓浓爱意。离别,别离记忆里,童年我与母亲是聚少离多的, 小时候最盼望的无疑是过年, 不仅是因为过年的烟火和美食, 更多的是过年时能见到阔别已久的父亲母亲。 年后,家里的热闹归于安静, 我又会坐在门前的板凳上,开始期待下一次过年。长大之后,却反了过来,是父母在高铁站接送我, 期待过年变成了期待放假。 前二十年的人生中我与母亲的故事是被一个个别离和期待见面的日子拼凑起来的,能在一起的日子相比起朝夕相见的寻常母女来说不知少了多少倍,但是我与母亲的感情却出奇的好,以至于现在我还会赖在母亲床上,晚上央求着她给我讲小时候的故事。

我总是会佩服于母亲的各种生活小技巧。

她会在傍晚散步时发现某种野菜, 然后采摘回家满足口腹之欲;她会盯上公园的春笋,只待一场春雨,笋冒了头之后去摘取最鲜嫩的笋尖儿;她会在充满阳光的日子里洗晒家里的被子,让我们晚上裹着阳光的香甜入睡。 在我的世界里妈妈是个万能的答案,什么不会弄了,喊一声妈妈,保管好使 , 似乎在“母亲”这个身份的加持下,她身上那种格外坚韧的品格变得愈发闪耀,在这些平凡又艰难的岁月中闪烁出熠熠光辉。 干净敞亮的家里,是母亲的勤劳,阳台上栽种的鲜花,是母亲对生活的热爱。 最好的教育, 是家庭生活中的耳濡目染,拥有一个这样勤劳、质朴、心中有光的母亲,是孩子们一生的福气。 在与母亲离别的日子里,滋养着我的精神却从未离开,无时无刻不在帮助我读懂人生,是母亲让我有了更大的勇气去走向世界。

夕阳下,脚步丈量的温柔

在一个个天幕铺满红霞的傍晚,母亲总会以丢垃圾的由头将我喊出门去。 不知什么时候起,我们总会在丢完垃圾之后不约而同在河边散起步来,河水依偎着毛茸茸的岸,裹挟着夕阳,向远处飘去。黄白斑驳的影子洒在绿茵地上,若隐若现着,害羞的月牙儿正狡黠地探出头来。 白日里被晒得无处遁形的微风也于傍晚现身,缠绕着垂柳,穿过发丝,肆意地穿街走巷。大爷的蒲扇,路口的西瓜贩子,斑马线的人群交错,都被这暮色衬得极为迷人。

在无数个数着星星的夜里母亲总会给我讲述她曾经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是我年少轻狂和母亲岁月沧桑的融合,是心的贴近。母亲口中的碎碎念念,钩织成了离家千里的心心念念,成就了我安稳的岁岁年年。

摇摇晃晃的岁月里,我们寻寻觅觅,心的归处依旧是温暖的家乡,是母亲的怀抱,人生无数别离的日子,无论是沁满烟火的餐食,还是傍晚的那缕晚风,都是我与母亲的独特记忆。

与其说是我在走向母亲不如说是母亲在读懂我,读懂我年轻稚嫩的心,帮助我更勇敢地去探索这大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