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赣南医科大学 - 《赣南医科大学报》

一附院重大科研成果首登《Science》子刊

脊柱侧凸百年难题或将破解

2025-05-21     浏览(23)     (0)

我校一附院陆辉强教授课题组在《ScienceAdvances》发表了关于特发性脊柱侧凸致病机制的研究成果,揭示了糖基转移酶DPY19L1L通过关键修饰调控SCO-spondin蛋白,为开发靶向治疗药物开辟革命性路径。该研究历时7年完成,并得到国家级项目的支持。

【本报讯】5月9日,我校一附院遗传发育与损伤修复研究中心陆辉强教授课题组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在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Advances》(《科学》子刊)发表题为“C-mannosyltransferaseDPY19L1L-mediatedReissnerFiberformationiscriticalforzebrafish(Daniorerio)bodyaxisstraightening”的特发性脊柱侧凸(IS)致病机制重要研究成果,实现我院在《Science》系列期刊零的突破。这项研究以斑马鱼为模型,揭示糖基转移酶DPY19L1L通过关键修饰调控SCO-spondin蛋白,驱动赖斯纳氏纤维形成并维持脊柱正常发育的核心机制,为破解困扰医学界百年的脊柱侧凸病因谜团带来新的曙光。

特发性脊柱侧凸作为全球3%青少年的“隐形骨骼杀手”,患者常年承受支具矫正的生理折磨与高达数十万元的开放式手术风险,数百万家庭因沉重的医疗负担陷入困境,病因不明的根本困境导致药物研发长期停滞,国际医学界百年探索未果。陆辉强教授团队锁定DPY19L1L-SCO通路这一全新靶点,首次构建“糖基化修饰-纤维形成-脊柱稳态”理论框架,研究成果有望颠覆传统诊疗模式,为开发靶向治疗药物开辟革命性路径,被审稿专家誉为“脊柱发育研究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该研究由论文唯一通讯作者陆辉强教授领衔,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大力资助下,带领田贵游等青年学者和黄丽蓉、徐朝鹏等硕士研究生历时7年攻坚完成。作为该成果通讯单位,我院深度践行“健康中国”战略,近几年斩获国家级项目超百项,此次突破标志着我院在生物医学前沿领域已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研体系。(黄玉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