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临沂大学 - 《临沂大学报》

门启花绽

作者:文/农林科学学院  2024级  王淑梦    
2025-05-19     浏览(22)     (0)

文章讲述了门启花绽的故事,包括青铜门环、敦煌石窟、苏州博物馆、校园记忆等场景,描绘了时光流转的美与永恒。历史与现实交织,门启花绽的故事从未停止。

青铜门环轻响的刹那,时光在门楣上刻下涟漪。竹简上的墨香飘散,三千年的思想长河就此奔涌。门启,是命运递来的青瓷盏,盛着晨露与星辉,等待饮下第一口凛冽的清醒。当敦煌的风沙吹开石窟的门扉,当丝绸之路上驼铃摇碎月光,那些被岁月锈蚀的锁孔里,总有新芽破土而出。

门环上的绿锈是时光的胎记。洛阳宫阙的朱漆大门曾悬着铜兽衔环,宫人指尖的温度渗入青铜纹理,如今只剩残片躺在博物馆的玻璃柜里,映着现代人的倒影。若细听,门轴转动时仍有《霓裳羽衣曲》的余音,混着长安城元宵夜的烟火气,在历史褶皱处幽幽回响。门扉开合间,帝王将相的冠冕跌入尘埃,而敦煌莫高窟的藏经洞却在1900年的某日悄然敞开,千年经卷裹着西域香料的气息重见天光,恰似一扇通往另一个宇宙的虫洞。

花绽是光阴写下的诗行。敦煌壁画里的飞天褪去金箔,在斑驳中舒展羽翼;景德镇的窑火淬炼青瓷,冰裂纹里藏着整个江南的月色。我曾站在苏州博物馆的檐下看雨,雨水沿着飞檐滴落成珠帘,突然明白——所谓花开,不过是光阴在瓷器上开出的细密裂纹,是美在破碎中完成的永恒。就像外婆临终前织完的最后一寸蜀锦,针脚里还缠着未褪的霞光。

景德镇的窑神祠前,老匠人用竹刀刮去坯体上的浮尘,釉料在指尖流淌如月色。青瓷入窑时,柴火噼啪声里藏着宋徽宗梦中的雨过天青。开窑那日,裂纹在瓷面蜿蜒生长,宛如龙泉山涧的脉络。最动人的是那件南宋官窑贯耳瓶,冰裂如蛛网密布,却在裂纹边缘晕开一圈褐彩,像老树伤口处新生的苔藓。匠人叹道:“瓷器碎了,但美活了。”这裂纹里藏着多少王朝更迭的故事——汴京的春雨,临安的秋霜,最终都凝成釉面上一道温柔的疤痕。

记得十六岁那年的梧桐树下,蝉鸣撕开盛夏的帷幕。校门上的铜钉映着朝阳,像散落的星子坠入眼眸。我们捧着课本穿过长廊,油墨味与桂花香在风里缠绵。那时的少年啊,总以为青春是永不凋零的花,直到多年后在异乡的雪夜翻开旧照片,才看见当年教室窗外那株栀子,早已在时光里开成了苍白的标本。原来所有绽放,都是向永恒奔赴的倒计时。

而今站在百年银杏下看落叶纷飞,恍然惊觉历史也是一树繁花。戊戌年的春雷劈开紫禁城的门楣,维新志士的鲜血浇灌出第一朵民主之花;五四运动的呐喊震碎琉璃瓦,新思想的火种在断壁残垣间萌发。当春风拂过原野的刹那,万花竞放的声音惊醒了沉睡的冻土,那些曾被风雪掩埋的种子,终于顶破冰层,在新时代的阳光下舒展腰肢。

此刻暮色漫过图书馆的落地窗,泛黄书页上的铅字开始跳舞。我看见大运河的漕船载着月光前行,敦煌驼队仍在沙海中跋涉,故宫铜狮的瞳孔里映着流转的星河。门启花绽的故事从未停止,就像春分日的雨,总在某个不经意的清晨,悄然润湿每粒等待破土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