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7日下午,赵清的电话如惊雷炸响:“老黄走了!”听筒里的声音沉重得让空气都凝固。很快,在本科生招办工作的陈琳也发来短信:“黄书记走了!”
老黄全名叫黄细良,江西人,毕业于南大地质系。我、赵清和老黄一起在学生处并肩奋斗了约20年,后来,大家的工作有了变动,老黄去新成立的软件学院担任党委书记。
1983年我大学毕业到学生处(那时还叫人事处学生科,1985年正式成立学生处)工作,老黄则于1984年从地质系调至学生处,先后担任科长和副处长,长期主管招生工作。平日里,他满脑子都在琢磨招生改革的事儿,撰写了不少理论文章,出版了好几本著作,凭借出色的工作和学术成果,很早就评上了正高职称。老黄的脾气直来直去,我和他性格相似,因此,我们之间还发生过一段小插曲。有一次,我负责印制学生处的信笺,由于没把握好数量,一下子印了200本,花了七千元。等印刷厂把成品送来,信笺堆满了半个仓库。老黄知道后,毫不留情地批评我,我一时气不过,和他大吵了一架。那天中午,赵清在校门口一家饭店请我和老黄喝酒,他说:“大家都是兄弟,有啥说啥,说开了就算,心里不结疙瘩,这才是真兄弟。”从那以后,我们的关系愈发融洽。
学生处的工作头绪多,除了招生、分配、奖惩,还有一年一度的高考阅卷,每一项都容不得半点马虎。高考阅卷期间,晚上常常要加班到深夜,编号,准备第二天的教师批阅试卷,然后还要登分、核分,装袋分类归位。一天晚上,加班结束后,老黄因疲劳过度跌了一跤,我和赵清送老黄到鼓楼医院挂急诊,拍片显示跟骨骨裂。老黄怕工作出差错,打了石膏依然忙碌在阅卷现场。每年的招生宣传工作尤为重要。每到五六月份,我们都要兵分几路,前往各个重点中学进行宣传指导考生填志愿。不管是去苏南还是苏北,老黄基本上都会带着我一起,我们并肩作战,共同完成任务。
招生工作纪律性强、廉政要求高,老黄始终以铁律坚守底线,是当之无愧的清廉表率。记得有一回,一位朋友来到办公室,想请老黄在招生事宜上“通融”,寒暄间悄悄放下几条高档香烟。老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二话不说抓起香烟,径直走到走廊上重重摔下,掷地有声道:“这事儿没得商量!”朋友涨红着脸僵在原地,尴尬离去。自那以后,大家都知道老黄的原则不可触碰。即便后来许多朋友找他咨询志愿填报,都谨守分寸、不敢逾矩,而老黄从不因对方“没表示”就敷衍了事。他始终耐心细致地分析政策、解读专业,结合考生的实际情况给出最中肯的建议,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数十年的经验倾囊相授,真正做到了“帮忙不越线,指导不图报”。
2002年,经国家计委和教育部批准,南京大学成立国家级示范软件学院,学校任命老黄为软件学院党委书记。这可是个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建楼、安排教师、筹备招生,每一项任务都很艰巨。
在软件学院担任书记的11年里,老黄带领学院取得了不凡的成就。学科建设上,2003年起,学院开始深入研究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推出《南京大学软件工程学科教程》系列化版本;200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在南京大学设立应用软件工程博士点,至此学院形成了完整的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体系;2007年,软件工程本科专业入选教育部质量工程项目——国家级特色专业。2008年,南京大学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入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05年起,软件工程专业连续被《中国大学评价》列为最高的A++等级,其中两年位居国内高校榜首;2006年,在教育部示范性软件学院验收评估中,学院位列第一层次。
在学院培养的众多优秀学生中,“技术帝”刘靖康的故事广为人知。当年,刘靖康曾在人人网发日志,展示利用漏洞可以进入教务员邮箱搜索到期末考试试卷,此事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后因应对处理及时,没有造成其他影响。老黄虽然为此烦恼不已,但还是以南大包容的教育理念,对刘靖康给予了正确的引导。后来,刘靖康组建的团队研发的专业级VR相机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超80%,消费级全景相机领域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2025年2月,他的公司营收接近40亿元,即将在科创板上市。
即便后来工作变动,甚至退休后,老黄对南大的招生工作依旧尽心尽力,他的心里始终有着深厚的学生处情结。数十年来,南大在苏州地区的招生工作一直由他负责。每年五、六月,年逾古稀的他依然奔赴招生一线,去年还被“南大招生小蓝鲸”称为“最美招生人”。去年9月,老黄查出患病,先后三次住院。在住院安排上,陈琳跑前跑后,做了细致周到的安排和照顾。老黄住院期间我去医院看望过两次,原以为他能战胜病魔,可没想到他还是没能挺过来。老黄,你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