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闽南师范大学校友会牵头开展的第二届“校友心中的好老师”评选活动落下帷幕。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经网络投票和各地校友会组成的评选工作小组综合评议和投票,评选出黄金明、谢斌斌、阮敏慧、罗志超、林毅刚(按在校教龄排序,排名不分先后)五位老师为杰出“好老师”,林建辉、陈丽新、邢舒惠、周翔、李姿莹(按在校教龄排序,排名不分先后)为优秀“好老师”。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杰出“好老师”,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吧。
黄金明:文脉传薪的文化摆渡人
黄金明,兰州大学中文系硕士(1991年),深耕教育三十余载,以仁爱之心与教育热忱书写育人篇章。历任研究生处处长、教务处处长、文学院院长等职,推动研究生教育体系革新、学位点申报与本科教学改革。其任内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汉语国际教育获评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晋升一级学科博士点,为学科跨越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他创新构建“平台+特色”育人生态,主持搭建通识教育矩阵,开辟境外研修、名校交换等多维发展通道;筹资打造古琴研习室、茶文化工作坊等诗意空间,设立学术成果展示长廊,将人文底蕴融入校园肌理,营造“以文化人”的沉浸式育人环境。
他践行“五育并举”理念,热心服务学生,课堂上注重知识传授与思维训练,课外指导学生升学就业,资助困难学生,用行动诠释教育者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成为学生心中的明灯与校友的精神纽带。
谢斌斌:教育征途上的“燃灯者”
谢斌斌自2003年扎根闽南师范大学,从初出茅庐的辅导员,到引领青年思想的团委书记,再到关怀学生成长的学院党委副书记,直至担任统战部、宣传部副部长,他的每一步都深深烙印在学生们的成长轨迹中。
初任辅导员时,他以“心灵摆渡人”破解学生困惑,用真诚对话重燃希望;担任团委书记期间,他创新打造“舍歌大赛”“创业金点子”等学生品牌活动,建立多个实践基地,带领团队斩获“创青春”福建省大学生创业大赛首个金奖,为学生搭建绽放才华的舞台;在《军事理论课》上,他用“金句点睛+田野叙事”激活课堂,让家国情怀与国防意识浸润青年心田。
二十载春秋,他以“燃灯者”的坚守与创新,在教育领域躬身耕耘。从青涩辅导员成长为多岗位历练的骨干,获省级、校级荣誉20余项,却始终甘于平凡,用对教育的热爱与执着,点燃了无数学生的梦想,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批有用之才。
阮敏惠:守护校园健康的温暖医者
阮敏惠,卫生所所长,在多年的校园健康工作中,她以专业的素养、温暖的关怀和无私的奉献为学生成长筑牢健康防线,成为师生心中的健康守护者。
作为管理者,她以精细化管理激活团队效能,定期组织科室业务学习,提升团队业务水平;牵头制定传染病防控标准化流程,建立物资动态储备机制,使应急响应速度大幅提升;创新“网格化协作”管理模式,联动校内卫生所和校外疾控中心、医院实现医疗资源共享,不断完善校园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她更以创新实践传播健康理念,首创设置校园急救箱,合理配备急救用品,为校园安全增添保障。担任校红十字会指导教师期间,亲自设计“情景模拟+实战演练”培训体系,指导学生参与无偿献血、应急支援等志愿服务,让“人道、博爱、奉献”精神在校园生根开花。
罗志超:三心映杏坛的育人匠者
罗志超以“忠心守教育初心、匠心铸课堂灵魂、爱心塑师生真情”为信念,在教学、科研与育人中践行三重使命。
在教学上,他推行互动式教学模式,将《新闻与传播研究》前沿成果转化为“如盐入水”的课程思政案例,让课堂既有学术深度又具生活温度,先后斩获了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在科研上,他深耕传播学领域,主持省级课题2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篇,连续三年获福建省传播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以学术积淀反哺教学创新。
作为班主任,他用“线上温度”与“线下厚度”搭建师生信任桥梁,结对帮扶学业困难学生,以红色教育点燃青春理想,曾获评校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从课堂到寝室,他以“三心”映照教育真谛,诠释“匠心守杏坛,真心育英才”的师者风范。
林毅钢:师者情怀的体育引路人
林毅钢老师自2016年执教于体育学院,在体育教育领域默默耕耘,淬炼出“专业技能+思想引领”双轨育人模式。他身兼舞龙舞狮国际级裁判、教练员以及武术国家级裁判,率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他构建“竞赛育人—就业护航”全链条培养体系,组建武术和龙狮运动队,指导多名学生考取裁判资质;长期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义务指导学生研究生复试和教招面试,为毕业生提供个性化的求职建议和资源,努力提高他们的就业成功率。他还时常与校友保持联系,搭建校友资源共享平台,架起了校友与学校情感交流的桥梁。
从赛场到课堂,他以裁判的严谨、导师的赤诚、校友的温情,践行“以体育人、以德塑魂”的教育理念,诠释新时代教师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