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 《飞行学院报》

王炳林教授到我校讲学

2025-04-30     浏览(18)     (0)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炳林在西南交通大学为师生们分享了思政课教育经验,提出“做研究、抓重点、讲故事”的教学真经,与同行们就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指导。王炳林还参观了校史馆等地方了解学院发展历史和办学情况。


本报讯(殷东来 报道)近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咨询委员,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炳林教授,应邀前往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讲学活动,并与校纪委书记林青山就思政课建设进行交流。学院党委常委、宣传部、统战部部长刘英,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当日无课的全体师生,一同聆听了此次精彩授课。

王炳林以“弘扬红色文化赓续精神谱系”为主题,以伟大建党精神为例证,为现场师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且极具深度的思政金课。课程伊始,王炳林从五个关键维度深入解析了红色文化的生成要素:伟大实践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孕育源泉;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理论根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伟大建党精神生成的深厚土壤;世界文明优秀成果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借鉴资源;先驱们的主观能动作用是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主观条件。

随后,王炳林进一步深入讲解,指出伟大建党精神乃是中国共产党精神之源,并剖析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核心要义与基本特征。在课程尾声,王炳林教授围绕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这一要点,从深刻领会精神谱系的历史作用与时代价值,以及在学习实践中积极践行等两个层面,进行了详尽阐释。

授课中,王炳林还分享了自己从事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的宝贵“九字真经”。他强调,讲好、讲“活”思政课,要做到“做研究、抓重点、讲故事”。做研究就是教师要重视科学研究,科研是教师的基本功,应具备敏锐的洞察力,根据国家战略需求确定研究方向,应结合个人研究基础与特长、融入学校特色开展科研,没有科研,教学就没有深度,难以深入浅出,教师只有深入研究,把相关问题的来龙去脉、内在逻辑搞清楚、搞明白,讲起来才有底气,才能把课程内容讲清楚讲透彻,才能做到以理服人,这是科研对教学工作的重要支撑作用。

抓重点,思政课涵盖内容极为广泛,但课时有限,这就要求在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突出重点。思政课是铸魂育人的关键课程,思政课需要传授知识,但是重点不在于死记硬背知识点,而是通过知识的载体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实现个人价值同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思政课教师要有较稳定的研究方向,要有“根据地意识”,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在教学中找出真问题,为学生真解决问题。

讲故事,就是要把科学研究所得,搜集的资料素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形式转化为学生愿听、爱听的故事,把深刻的思想、抽象的道理融入鲜活的故事,把讲道理与讲故事有机结合,达到一句话影响学生一生的效果。对于思政课教师来说,搜集材料讲故事并不是难事,难在如何把故事讲好、讲出效果来。教学是一门艺术,要用生动活泼的方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故事走进学生的内心,触动情感,让学生在故事中受到教育,从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王炳林的讲座思想深邃,深入浅出,素材丰富,语言生动,为听讲师生做了“九字真经”的现场示范,大家深受启发。整场讲座在持续的掌声中进行。

交流中,王炳林还与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田永秀教授等专家学者一起,就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党史党建一级学科学科建设等问题,对我校马院建设进行指导,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在学期间,王炳林还到校史馆、广汉分院、模拟中心等地参观了解学院发展历史、办学情况以及民航特色思政课建设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