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河南城建学院 - 《河南城建学院》

做不被定义的风

作者:◎刘孜苑    
2025-05-15     浏览(19)     (0)

文章强调了生命的不受定义和知识的交融,鼓励青春期的学子们勇敢追求自我,不拘泥于刻板规则,勇于探索未知,在不断突破与重塑中,发现生命最动人的风景。

风从不受困于方向、 形状与边界, 它掠过城市钢铁森林时发出呼啸, 穿越乡野麦浪时裹挟芬芳,在山涧激起松涛,于海面卷起浪花。 它从不会被某一种姿态束缚,也不遵循任何既定规则,只是自由地舒展、奔涌,这或许就是生命最本真的模样--不被定义,方能抵达无限。

在知识的领域里, 真正的成长从来不是困在标准答案的牢笼中。 当我们不再执着于 “非黑即白”的认知,开始质疑权威、打破学科壁垒, 便如同让思维化作一阵风。 文科生可以钻研编程算法,用代码构建诗意的逻辑; 理科生能够醉心艺术美学, 借色彩诠释公式外的浪漫。 知识的交融与碰撞,恰似不同季风相遇时的环流,打破刻板的学科界限, 催生出全新的认知图景。

青春的赛道上, 我们更不必遵循千篇一律的奔跑轨迹。 不必为了迎合“主流”兴趣而放弃小众热爱, 不必为了所谓一成不变的未来而压抑内心的冲动。 就像风可以在寒冬裹挟冰雪, 也能在春日捎来暖意, 我们的选择本就该如自然般丰富多元。 有人将课余时间投入冷门的昆虫研究, 有人在传统戏曲中找到精神共鸣,这些看似“偏航”的选择,实则是对自我的忠诚, 是突破世俗定义的勇敢宣言。

校园的每个角落, 都该是自由生长的沃土。 当课堂不再局限于三尺讲台, 当评价标准不再单一,当我们敢于向墨守成规说不,不被定义的力量便开始生根发芽。 或许是一场打破学科边界的跨界辩论, 或许是一次充满奇思妙想的创意展览, 又或许是某个深夜与挚友天马行空的对话,这些瞬间都在告诉我们: 唯有挣脱标签的束缚, 才能让思想与灵魂如劲风般自由驰骋。

做不被定义的风吧,不必被他人的目光所左右,无需被世俗的框架所规训。 去探索、去试错、去拥抱未知,在不断突破与重塑中,我们终将明白:生命最动人的风景,永远在那些不被定义的旷野之上。

(作者系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