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记忆深处,家乡的年糕,宛如一首古老而深情的歌谣,承载着悠悠岁月里的温暖与眷恋,成为我心中最难以忘怀的味道。
家乡的年糕,选用颗粒饱满、色泽晶莹的糯米,那一颗颗糯米,就像是大自然馈赠的珍宝,带着田野间最质朴的气息。每当制作年糕的时节,整个村子都弥漫着糯米的清香。母亲将糯米提前浸泡,让它们在清水中尽情地吸收水分,变得圆润饱满,仿佛在为即将开始的华丽变身积蓄力量。
泡好的糯米被倒入石臼,这时,便是村里壮劳力大显身手的时候。他们手持木杵,高高举起,重重落下,每一下都带着十足的力气和专注。“咚咚”的捣米声,在村子里回荡,交织成一曲充满生活气息的乐章。随着不断地捶打,糯米渐渐变成了细腻的米浆,原本分散的米粒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成为一团富有韧性的白色面团。
接下来,便是塑形的环节。母亲会揪下一小团米浆,在手中轻轻揉搓,动作娴熟而温柔,仿佛在雕琢一件珍贵的艺术品。不一会儿,一个个圆润可爱的年糕便整齐地排列在蒸笼里。蒸笼上冒出的腾腾热气,带着糯米的香甜,弥漫在整个屋子里,让人垂涎欲滴。
当年糕蒸熟出锅,那浓郁的香气瞬间弥漫开来。咬上一口,软糯香甜的口感在舌尖上散开,细腻的年糕不粘牙,带着微微的嚼劲,每一口都充满了家的味道。这简单的年糕,蕴含着家乡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传统的坚守。
小时候,每到过年,年糕便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热气腾腾的年糕,欢声笑语回荡在屋子里。那时候,年糕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团圆与幸福的象征。
后来,我离开家乡,来到泰安求学。在繁华的小吃街上,也能看到各种各样的糕点,但却再也找不到家乡年糕的那种味道。每当思念家乡的时候,脑海中便会浮现出年糕的模样,想起母亲制作年糕时的身影,想起一家人围坐吃年糕的温馨场景。那一帧帧画面,成为我心底最温暖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