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报》

执青春之笔 绘文明底色

作者:何灵    
2025-04-11     浏览(21)     (0)

杭州一位独臂女孩在盲道上作画,引发公众关注弱势群体的讨论。青年大学生通过行动证明,青年人的力量不再局限于振臂高呼,而是将同理心沉淀为持续的行动。社会文明的标尺是公平对待弱势群体的态度。大学生需要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少数人的权利”。

在浙江杭州某条被电动车占据的盲道上,一位独臂女孩俯身作画的场景,恰似一缕光穿透雾霭。她用颜料在灰白路面上绘出绚丽的彩虹,不仅让被侵占的盲道重回公众视野,更将“如何对待弱势群体”这一命题抛向整个社会。当钢筋水泥森林遮蔽了人文关怀的温度,当疾驰的豪车碾压过弱势群体的生存空间,这位女孩用艺术与行动叩击着每个人的心灵:真正的文明,应当如彩虹一般,包容每一种色彩的存在,为最需要帮助的人铺就一条通向尊严的道路。

社会文明的标尺,从来不是冰冷的GDP数字,而是对待弱势群体的态度。法国作家雨果曾说,“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只需看它如何对待儿童、妇女和残疾人。”在东京街头,盲道系统如同精密织就的神经网络,延伸至每一家便利店与地铁站;在哥本哈根,轮椅专用通道与公共设施的无缝衔接成为城市规划的必修课。

大学生作为时代精神的晴雨表,理应是践行者、行动派。独臂女孩的画笔之所以能掀起“彩虹浪潮”,正是因为她将个体的困境转化为公共议题的催化剂。在北大,学生们发起的“无障碍地图”项目,用脚步丈量城市角落,标注出了每一处台阶与坡道;在浙大,“手语课堂”让数百名学子学会与听障者交流。这些行动无一不在证明:青年人的力量不再仅仅局限于振臂高呼的激情,而是将同理心沉淀为持续的行动。

罗尔斯的“正义论”指出,只有当我们在“无知之幕”背后制定规则时,才能真正实现公平——这意味着我们必须设想自己可能是当今社会中的任何一员。那个在盲道上作画的女孩,用色彩扯下了健全人与残障者之间隐形的窗户纸:当她邀请路人共同执笔绘色时,颜料沾染的不只是地面,更是参与者心中对“他者”的理解。这种理解差异的共情,正是文明社会最珍贵的底色。

站在新时代的路口,大学生需要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少数人的权利”。当我们把目光从竞赛绩点转向社会痛点时,便会发现,真正的成长,始于意识到自己与弱势群体共享同一片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