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各就各位,预备——”口令声响起,选手们的脊背绷成满弓。4月23日至25日,我校2025年体育运动会历时三天,圆满落幕。接力赛、跳远、标枪、障碍跑、袋鼠跳……欢呼声与脚步声共振,活力飞扬的诗篇在赛场铺展。
安塞腰鼓舞出三秦雄风
运动会开幕式上,鼓声雷动,旗浪翻涌,由体育学院近400名学生组成的安塞腰鼓方阵震撼登场。体育学院教师谢茜介绍,参演学生横跨三个年级,课程时间交错,训练全靠课余时间;七成同学零基础,要在七天内掌握安塞腰鼓的技法与队形变换,“我们着实遇到了不小的挑战。”初期因道具未到位,队员们以“无实物表演”坚持排练,每晚加练到十点已成为团队的默契。
绿茵场上,同学们用鼓槌敲响的不仅是节拍,更是文明赓续的强音。“我们体育师范生希望工作以后,把安塞腰鼓引入中小学课堂,让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体育学院2023级表演者钟保川说。
来自仓洱的热情与快乐
欢快热烈的“三月街”歌曲在操场响起,身着白族传统服饰的少男少女迈着轻快的舞步。旋转、跳跃、挥鞭,传统民族舞与啦啦操水乳交融,洋溢着白族儿女的热情。
此次校运会正值大理传统节日“三月街”。“选择‘三月街’的民族歌曲,就是希望向大家传递来自苍山洱海的快乐密码。”民族教育学院2024级啦啦操队员赵蕊说。即使条件有限,赵蕊与队员仍然尽可能在数百家店铺中找到最还原白族的传统服饰。“垂下的穗子是下关的风,艳丽的花饰是上关的花,帽顶的洁白是苍山的雪,弯弯的造型是洱海的月。”赵蕊指着帽子介绍。这场啦啦操表演是一颗文化的种子,跳出了白族文化的生生不息,更舞动出新时代民族青年的自信风采。
铅球赛场的“常胜坐标”
曲体,将铅球紧抵下颌,脚跟在沙土中飞旋,用力抛球,一套动作行云流水,所有人屏住呼吸。
“13.82!”现场发出惊叹声。毋庸置疑,体育学院2021级本科生田媛又是今年女子铅球冠军。这是她在师大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夺得该项目桂冠。“从大二的不安到大三的坚持,再到大四的平稳,我在不断成长。这次夺冠算是一个圆满的句号,不过也有点遗憾,因为腰伤我没能打破自己的记录。”田媛扶着腰,语气略带失落,但很快又振作起来,“不过没关系,体育精神就是永不放弃、永远拼搏嘛!”走过校运会的旅途,田媛面向未来满怀希望,斗志昂扬地做“最好的自己”。
苦尽甘来的蜕变之旅
24日下午17时,拔河决赛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队员们走上赛场,涂摩擦粉,攥紧麻绳,身体微向后倾,蓄势待发。“哔——”哨声响起,两队呼声此起彼伏,全员重心压低,竭力喊着口号向后移动,一步,再一步……第二声哨响一锤定音,“比赛结束,获胜的是数统院!”激动的欢呼声回荡上林。“半个多月的付出都值了!”数统院2023级拔河项目负责人张修逸激动地说。
回想去年同一赛场,当时的他也是拔河队伍中的一员,可惜成绩并不理想,“没机会闯进前八”。今年团队重拾信心,厉兵秣马,总结参赛经验,参考专业视频,学习正确姿势和执裁知识,挤出课余时间一周四练、五练。“用一个成语概括,可以说是苦尽甘来。有这股劲,做什么都能成功!”今年运动会,数学与统计学院健儿们最终以总分冠军的好成绩兑现了青春的诺言。
永不放弃亦是成功
本次运动会上,音乐学院2024级本科生王怡然以小组第二的成绩挺进女子100米决赛,成为音乐学院近三年第一个进入该项目决赛的运动员。
王怡然的晋级之路并不顺利。小组预赛时发生了意外,她不慎摔倒,膝盖擦伤,观众席传来一片惋惜声。“大脑瞬间一片空白,但我知道不能放弃!”她迅速爬起,不顾伤口疼痛,咬紧牙关,重新投入比赛。尽管摔倒让她失去了先机,但她依然带着伤冲向终点。
“其实音乐和体育有着相似之处,只要不放弃,肯定会有突破和进步。”虽然没能站上领奖台,但王怡然依然带着不服输、不放弃的毅力和勇气,在青春的赛道上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