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我校自主研发的全国首个轻量型、低成本的课堂教学质量分析工具——“AI教研员”系统上线应用。目前“AI教研员”已在全国29省(自治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83市121区(县)的570所学校及部分高校职前教育专业落地使用,受到中省市30余家新闻媒体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关注。据悉,我校于2024年12月与陕西省教育厅对接筹建陕西省AI+基础教育创新研究中心。中心成立以来,充分发挥智库研究资源优势,依托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教学、科研实践,将阿里、DeepSeek R1等大模型深度引入课堂评价维度,经过反复训练实践、升级改革,最终实现“AI教研员”的落地转化。“AI教研员”系统能够通过高精度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大模型交叉验证,动态记录教师成长档案,实现对课堂质量的精准评价。(通讯员 董兴存)
4月23日,计算机科学学院在长安校区举办了“AI赋能+”主题科普活动。活动聚焦人工智能大模型与教学科研的深度融合,通过成果展示、实操演示与互动交流,激发师生的创新思维,为跨学科师生搭建AI技术赋能教学、科研创新的平台。活动现场发布《AI赋能科研方法(第1版)》教学资料,系统梳理AI赋能科研的11个关键维度,涵盖效率提升、工具链整合等实战策略,为科研工作者提供方法论支撑。学院展示了大模型驱动的基础教育创新案例,发布《大模型赋能基础教学操作手册V1.0》,解析AI在课程设计、个性化辅导等环节的落地路径。信创物联网小组演示基于鸿蒙系统的EduOps教学实训平台,展现国产操作系统与硬件资源在教学场景中的创新应用。(通讯员 赵铎)
近日,文学院举办数智赋能系列活动。联合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字教材院校合作部、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事业部举办“数字教材建设研讨会”,邀请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蔡恒进教授为师生开设为期5天的《通用人工智能:原理与技术》研究生课程。与有关机构联合举办“智能化变革与《中国古代文学》课程虚拟教研室建设暨中文及新闻传播虚拟教研室协作组交流会”“人工智能(AI)赋能语文教学研讨会”等活动。邀请浙江师范大学王辉教授、科大讯飞高校负责人曹远攀、湖南大学张俊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金元浦教授等开展人工智能专题讲座。本年度,学院已开设艺术与人工智能博士生招生方向,下一步,学院将配合学校人工智能学科建设工作,积极培育“人工智能与语言科学”交叉学科,提升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数智化水平。(通讯员 侯立)
4月23日,计算机科学学院作为西安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成员单位,参加了协会主办的政、校、企产学研合作交流研讨会。会上,学院聚焦人工智能核心领域,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展示了群智计算、信息安全、智慧教育等特色方向的最新科研成果和典型应用案例。与会各方重点就战略合作、产业技术攻关、教育数字化场景应用、横向项目合作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并在此基础上达成共识。计算机科学学院将依托西安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平台,定期举办技术对接会,持续完善“基础研究-技术转化-产业应用”的创新链条,为区域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从算法底座到场景落地的全周期支撑。(通讯员 赵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