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至诚至博"奖学金答辩的舞台上,一位气质如竹的女孩以从容自信的姿态向全场展示她的成长故事:“未来,我愿继续以竹为志,在风雨中淬炼品格,在时光里沉淀智慧,让青春如翠竹般节节高升。"她,便是数学与数据科学学院的张宸瑞。
她曾是机电工程学院机械类的一员,却因对数学的执着热爱与对未来职业发展新的洞见,毅然转至数学与数据科学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在这片充满挑战的学术领域,她不仅以卓越的学业成绩脱颖而出,更在众多竞赛和科研项目中屡创佳绩。张宸瑞的勤奋与努力为她赢得了保研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机会,同时还多次荣获国家级荣誉。她的故事,犹如一首优美的音符,演奏着坚持与梦想的动人乐章,激励着每一位逐梦者的心灵。
新笋,冬雪里扎根播种希望之种,以奋斗作甘霖,凝望嫩笋穿土凌云。转专业后的适应过程并不轻松。张宸瑞回忆道:“初来乍到,面对的都是陌生面孔,大家都不认识,尤其是数学学院的课程比机电学院更加偏重理论性,我需要补修很多大一的课程。”尽管如此,她通过与同样转专业后的新舍友一起学习、参加班级活动,逐渐融入了新的环境。她笑着说:“我和舍友经常一起去图书馆复习,慢慢地,大家的关系也越来越好。”
“转专业后的适应期就像穿越迷雾森林,于鹏老师为我点亮了第一盏灯。”张宸瑞回忆起初与另外三位同学一同踏入大数据专业之时,全新的学术环境和学院生活让大家感到手足无措,心中满是迷茫与忐忑。在这关键时刻,于老师主动伸出援手,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还常常与她们探讨未来的职业蓝图,无论是就业还是继续深造,他都不吝赐教,提供诚恳的建议。随后,于老师更担任了她的成长导师,他的细心指导和无私关怀使她在数学学院的学习之旅渐入佳境。
“背挺直一点,往前坐一点。”在学习方法上,张宸瑞有着自己独特的习惯。她喜欢坐在教室前排,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和小组任务。她强调:“每天我都会复习当天的重点知识,不会拖到考试前才突击学习。”此外,她喜欢在图书馆南门平台的环境中背诵知识点,与备考的同学一起学习,感受到一种共同奋斗的氛围。张宸瑞的学习态度不仅帮助她在学业上取得了优异成绩,也为她的保研与科研之路奠定了基础。
雨竹,春日下生长努力如同三月的暖阳,温柔地浸润着雨竹的每一片新叶,终将在竞赛的沃土上绽放出璀璨的华彩。张宸瑞坚信,对于理工科学生而言,仅仅沉浸在理论知识的海洋中是不够的。她深知,只有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紧密结合,才能算得上真正掌握了所学知识。自大二起,她便投身于“创客空间”等竞赛型社团,在学长学姐的引领下,积极参加各类比赛,不断丰富自己的实战经验。步入大三,她更是勇担队长重任,热心投身于更多国家级竞赛。
张宸瑞部分证书回想2023年第十六届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张宸瑞记忆犹新,团队成员一同设计了一款基于喷气增焓技术的风能供暖装置,作为刚开始参加比赛的小白,她搜集了利用风能驱动供暖的相关资料,提出该装置创新型应用,并参与项目申报书撰写,并且参与了本次比赛的现场答辩。在撰写过程中,她不断地与团队成员沟通,确保申报书中的内容既符合实际,又能够吸引评委的注意。通过她和队员们的努力,申报书最终得到了评审专家的高度评价......
随之参赛次数越来越多,张宸瑞也从竞赛小白成长为“赛场老手”。在第十七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的舞台上,作为队长,她与队友携手,巧妙运用边缘计算技术并结合改良的RBF神经网络算法,成功研发出城市建筑空调的智能温控系统,该系统解决了城市范围内远距离管理困难以及传统双闭环控制缺乏自动化调控方法这两大难题,为促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和能源消耗的优化控制贡献了己力。最终,该项目荣获国家三等奖。
她感慨道:“在思维的火花碰撞中,大家各抒己见,见解独到,而我作为队长,将队员们创意与实际结合汇聚成一个既实用又可行的方案是我所必须做的。”此次竞赛不仅让她领略了现场答辩的紧张与激情,更坚定了她继续在科研之路上不懈追求的信念。当颁奖典礼的大屏幕上赫然显示着学校和团队的名字时,张宸瑞不禁热泪盈眶。
从最初的科创新手到如今能够带领团队参赛的队长,这一身份的转变充分证明了她对新知识和比赛技能的不断追求。尽管初涉科创竞赛时面临诸多挑战,但她勇敢迈出了第一步,并从中获得了丰厚的回报。截至目前,她已累计获得超过20项奖项,其中包括1项国际级奖项、7项国家级奖项和5项省级奖项。
大一时,张宸瑞加入了机电工程学院学生会的学习部,并担任了班级学习委员的职务。不仅在学习上帮助同学们,还在课外活动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她组织并成功举办了四次新生辩论赛,这些辩论赛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思辨能力和口才,还增强了班级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此外,她还参与组织两次考前学霸讲堂活动,邀请成绩优异的学长学姐来分享学习经验和备考策略,累计参与的同学超过了100人。这些活动受到了院内同学的一致好评。在她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积极参与到各种活动中来,班级的学习氛围也变得更加浓厚和积极。
此外,张宸瑞还活跃于校园社团活动中。从初中起学习吉他的她,积极加入学校吉他社团,并凭借热情与责任感在大二晋升为社团负责人。她鼓励学弟学妹们:“在大学这座知识的殿堂里,我们不仅要专注于学业,更要敢于追求自己的兴趣。无论是投身学生工作还是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只有投入真心,才能避免留下遗憾。”
劲竹,节节高升回望大学时光,张宸瑞认为最大的收获不仅是学业与竞赛的硕果累累,更是在每一次挑战中磨砺出的坚韧与从容。她寄语师弟师妹:“青春的意义在于勇敢尝试,无论是竞赛、科研还是兴趣探索,都要全力以赴。前路或许荆棘密布,但每一步都是成长的印记。”面对即将开启的研究生生涯,她目光坚定——在科技学习的浩瀚领域中,她将以竹的韧性扎根学术,以竹的活力拥抱创新。同时,她也希望在学习之余,用运动与音乐为生活调色,让成长的篇章更加丰盈而饱满。
在枯燥的学习过程中,也有很多甜蜜的瞬间。帮助她最大的同学是她在机电学院结识的学长许宝川。许宝川较她年级更长,两人初识于大一下学期的学生会工作,两人自大一下学期在学生会相识,便慢慢成为了学习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知己。面对转专业的抉择,许宝川耐心引导她洞察各专业的细微差异及转专业的具体流程,并给予了许多宝贵的意见。转专业之后,无论是学业上的难题还是竞赛中的挑战,许宝川都始终与她并肩前行,考试前许宝川会特意为她送来精心整理的笔记;图书馆里,总能看到他们并肩攻克难题的身影;每次竞赛前,他都会默默准备好所有可能用到的参考资料。"从学术伙伴到朝暮情侣,我们见证了彼此最拼搏的样子。"张宸瑞微笑着说。如今,这对学霸情侣双双保研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他们的佳话也将在这所学府中继续演绎。
张宸瑞生活照从新笋破土时的坚韧蓄力,到雨竹拔节时的蓬勃生长,成为一竿挺拔的斑竹,最终变成节节高升的劲竹,傲然立于天地之间。张宸瑞以竹为镜,在信息与数学的交叉领域扎根深耕,用竞赛与科研的汗水浇灌梦想;她如竹般虚怀若谷,始终以谦逊之心求教师长、携手同侪;更似竹的凌云之志,不畏风雪,在一次次挑战中淬炼出玉干般的品格。
(通讯员宇文翔刘欣煜)